黎成德
(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401120)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应用疝囊高位结扎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张力疝修补术方案,观察组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修补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患者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囊高位结扎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效果显著,具有治疗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并发症;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16-02
小儿腹股沟斜疝属于先天性疾病,患儿发病后一般不会自愈。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1]。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股沟部位有肿物、局部有胀痛感,容易引起绞窄性疝和嵌顿性疝,导致肠壁坏死和急性腹膜炎,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2]。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疾病的手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两种手术方案进行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10岁之间,平均年龄(5.5±1.2)岁;单侧疝24例,双侧疝6例。在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1—9岁之间,平均年龄(4.8±1.3)岁;单侧疝25例,双侧疝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修补术,具体操作如下:
1.2.1对照组患儿麻醉后将疝囊切开,首先检查、回纳内容物,然后剥离疝囊到顶部,缝合内荷包将其固定在腹肌斜肌深面,最后对腹股沟管壁进行修补。
1.2.2观察组患儿麻醉后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切口控制在3—5cm,使横腱膜、内环等充分暴露出来。然后分离精索使其显露,寻找疝囊,将其剥离到疝囊顶部,高位结扎后经内环翻进腹腔。最后采用充填式疝气网片进行缝合,并将其固定在腹股沟管后壁。完成后关闭手术切口,依次进行缝合。
1.3观察项目和指标(1)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2)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3)通过随访了解两组患儿的疾病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的比较(-x±s)
2.3两组在疾病复发率上的比较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中没有复发情况;对照组患者中复发4例,占比13.3%,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两组均没有出现睾丸萎缩、肠粘连、医源性隐睾等远期并发症。经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原因在于小儿在胚胎时期睾丸的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没有闭塞。该疾病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单侧多、双侧少,右侧多、左侧少[3]。在发病初期,腹股沟部位不会有明显的肿块,也不会有不适感;患儿在咳嗽、哭泣、运动后,就可见软性肿块;伴随着病情的加重,肿块愈加明显。一方面会影响患儿的消化系统,导致腹胀腹痛、便秘、体质下降,另一方面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患儿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4]。
传统传统张力疝修补术在操作过程中会损伤提睾肌,甚至误伤输精管,患儿的疝囊壁如果薄大,还可能出现撕裂的情况,因此会影响患儿的健康,并且增加了复发的几率[5]。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修补术方案则克服了以上缺点,在程志英等人的研究中表明[6],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缩短手术和恢复时间,而且复发率会大大降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儿仅有2例发生阴囊血肿,占比6.7%,远低于对照组的26.7%。随访1年时间没有复发情况,而对照组则有4例,占比13.3%,可见疗效更佳。综上,疝囊高位结扎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效果显著,具有治疗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嘉林,周汉新,余小舫,等.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02(13):139-141.
[2]李利波,张庭澍,罗蓬,等.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覆盖腹膜皱襞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01(08):11-13.
[3]李同义,孔庆元.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56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06(20):511-512.
[4]姚银生,高勇.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102例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08(16):1435-1436+1445.
[5]黄德胜,胡霜久,查润生.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1,09(05):862-864.
[6]程志英,石学林.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07(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