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张琼辉

张琼辉(四川达州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100)

【摘要】分别从管理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患方因素三方面分析总结了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采取的对策。要求以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隐患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120”急救电话也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满足了广大伤病员的需要。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包括对伤病员的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安全转运。下面分别从管理因素、医护人员因素、患方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1.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方面

1.1.1医院及急诊科未制定院前急救制度及出诊流程或制定的院前急救制度出诊流程不完善。

1.1.2车载设备有限,车载仪器性能不稳定,急诊急救仪器不能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参数不正确影响医生做出正确的病情评估而引发纠纷。

1.1.3救护车不能专用于急救,引起出诊不及时或对伤病员延时救治。

1.2医护人员方面

1.2.1接听“120”电话或呼救电话记录不详细,未详细询问患方地址、联系方式、病情,特别是同一地区有相同地名时,救护车容易跑错方向导致空跑或延时到达,延误病人的救治。

1.2.2出诊不及时,出诊人员急诊急救意识淡薄,未在规定时间内出诊,特别是二线值班员未在岗位待命,无法及时出诊。

1.2.3出诊时急救物品及药品不齐备,出诊前未严格交接班,未认真检查车载仪器及出诊箱内的物品及药品,用后未及时补充,或备用物资不足,放置不规范,影响救治工作。

1.2.4出诊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专业技术不过硬,专科护理知识欠缺,对病人护理不当,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1.2.5转运途中观察不到位,监护不严,处理不及时,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引发医疗纠纷。

1.2.6出诊记录书写质量差,记录不详细、不准确,时间有涂改,出诊时间、到达时间、病人上车时间、到达医院时间记录不准确或医护人员记录不一致,未及时记录所用抢救药物等。

1.3患方因素

1.3.1病员病情危重、复杂,不能充分评估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如脑损伤、脑出血病人转运中可能加重出血使病情恶化,未与患方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而引发纠纷。

1.3.2大型伤亡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诊到现场的人力、物力不够,造成救治不及时,包扎、固定、搬运不当,而影响院前救治进程及救治质量。

2.对策

2.1急诊科要有一套完整的院前急救制度及出诊流程,保证车载设备齐备,性能良好,救护车专用于急救。

2.2医院应选用三年以上临床经验,具有高度责任心,良好职业素质,有综合处理问题及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护士从事院前急救工作。

2.2.1定期对护士进行院前急救技术培训及演练,不断学习新的急诊急救知识,并定期考核,提高院前急救队伍的应急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2.2.2出诊护士要认真接听“120”急救电话,问清病人详细地址、联系方式、联系人、大概病情,及时出诊,对特殊病人应备用必要的抢救器材和药物。

2.2.3加强急救物品器材的管理,急救物品、药品、器材每班交接,做到“四定二及时”,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量贮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用后及时补充,急救物品、药品失效要及时更换。

2.2.4出诊护士与患方应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与呼救者联系,指导患者做必要的现场自救,对交通不便的及时指导对方把病人送到交通方便之处,如果伤病员身处险境,医务人员无法到达,应首先请求“119”相关人员紧急救援,将病人转移到安全环境,为急救争取时间。接到病人后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让病人一到医院就能得到用时检查和治疗。

2.2.5转运途中与病人及家属多沟通,严密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及抢救。

2.2.6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定期组织院前急救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出诊记录书写质量,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得涂改,特别是时间,并妥善保留院前急救病历及出诊记录。

2.2.7现场急救时应充分评估病情,及时有效地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并签定转运同意书。

2.2.8对于大型伤亡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备齐足够的人力、物力齐装而发。到现场后应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每个伤病员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分别用“红、黄、蓝、黑”四色检伤卡标明,做到救治有序,忙而不乱。

在急诊急救过程中,把握好每个环节,才能确保最终质量,保证病人安全回到医院,杜绝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

[2]刘均娥.急诊护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64-65.

[3]秦先美.现代医学[J].南京:现代医学》杂志2012,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