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拓展阅读,提升阅读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引导拓展阅读,提升阅读素养

颜乐华

浙江省云和文元育英外国语小学3236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出“教教材”的误区,教师要成为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引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以此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基于文本落点,让拓展阅读有“深度”;对接语用训练,让拓展阅读有“厚度”;链接文本原著,让拓展阅读有“广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链接阅读阅读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在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都开始向“用教材教”转移。事实上,教材确实是教学的重要载体,但却不是唯一的。仅仅通通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并不能实现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培养,因为教材在教学中发挥的是范例的作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链接相关的生活实例,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扩展,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走进课文内容的源头中去,深刻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促使学生的阅读素养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一、基于文本落点,让拓展阅读有“深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知识,更重要的还应推动学生形成对文章的良好语感,进而培养语文素养。教师要基于文本中的有效落点引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从而让他们的拓展阅读有“深度”。

1.基于文本语言,引导拓展阅读。

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精挑细选的经典文章。所以,就需要教师基于课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去感受作者所用语言的奥秘,形成良好的语感。

例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篇课文中,对林冲和洪教头过招的场面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尽管没用太多的笔墨进行渲染,但却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教学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对这部分段落进行细致地品味,使他们对作者所用文字表达的效果和魅力产生深刻地领悟。而且,在这一篇课文中对于林冲与洪教头的打斗过程并没有展开描写,留下了文本空白,对于这一文本空白,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拓展性引导:“课文里写的‘火烧天’的武功招式你能想象出它使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它能造成多大的伤害呢?这个招数有没有什么破绽?”学生在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开始发挥想象,去感受这一招式的特点。而后,教师又对林冲的招式展开提问:“‘拨草寻蛇’这个招式是什么样的?用这一招和洪教头过招有什么优势?”学生通过对这两个招式在脑海中进行想象比较,对招式“拨草寻蛇”能克敌制胜产生了深刻地感悟。在这之后,我继续引导:“同学们,你们能从他们使用招式的过程中把握二人的心理活动吗?能不能体会到他们二人的性格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对课文语言的魅力有了深刻的领悟,还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形象特点,对全文的理解具有推动作用。

学生在对这篇课文描写打斗的段落进行细细品味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浮现出了生动激烈的打斗画面。学生也从中对人物的性格有了深刻地理解,从而训练并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同时在对文章句子特点的仔细分析中,感悟到了文字的力量,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也极有好处。

2.基于文本情感,引导拓展阅读。

语文教学主要针对语言和文字,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主要是利用文字来对情感进行表达的。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就应该紧扣文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感情,从而在情感上受到冲击,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作者在写《最后的姿势》这篇文章时,就以汶川地震为背景,对谭千秋老师奋不顾身地张开双臂去保护自己四名学生的壮举进行了歌颂,这体现了他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愿意用生命去保护他们的安全。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一位教师从网上搜集了事件发生时对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并要求学生对它们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在对比之中,就感受到了课文的描写更形象、更富有感情。

以上案例中,结合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新闻来进行拓展对比,从而促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明辨二者的表达差异。尽管这两篇文章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进行了叙述,但都对谭千秋老师的壮举进行了讴歌。于是学生就在对比阅读中丰富了阅读的体验。

二、对接语用训练,让拓展阅读有“厚度”

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教师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课文特点结合在一起,把握住不同类型课文之间的共性,并进行语言上的对接或转化,从而把它们整合为一个“语言群”或“语言链”,供学生应用来进行语言活动,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运用过程中收获成就感,这样,才能让拓展阅读有“厚度”

1.循文设路,促进语言习得。

对于那些脉络层次清晰、内容比较集中的课文的教学,倘若教师在教学时以作者的行文思路来开展,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就会学得更轻松自在。

例如,《母鸡》这篇文章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结构上使用了对比的方式。对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应在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完成层次分明的练习设计。首先进行“夸母鸡”,教师先为学生进行示范,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并进行替换;然后完成“数落母鸡”,根据已有的练习经验来完成这个试验;最后以对比的方式再“夸母鸡”,从而让学生在结合前后知识的基础上,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

引导学生完成这样的练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能力进行设计的。从“操作——强化”的视角来看这三部分练习,都是为了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训练,以使学生能在表达观点的同时,借助有效的案例和关键词来支撑自己,在具体操作过程里,也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语文能力进行了训练。引导学生先学后用,然后再进行写作,来发展个人的表达能力,是符合逻辑的,教师应该使内容、学法和写法三者合一来组织学生进行表达训练。学生通过完成整个过程,就会明白这是一种由易到难逐渐深入的练习过程,前后的联系都是层层递进的,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2.寻点展路,促进语言内化。

教师还应在教学开始前对课文进行充分挖掘,找准其中隐藏的语用训练点,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以积累起丰富的语言知识。

例如,对于课文《桥》的教学,因为文中使用了较多的拟人手法,一位教师就由此设计语用训练活动。

(1)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以下句子:

①山洪咆哮着,像野马。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发怒的野马,从草原奔袭而来,气势汹汹。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阅读。然后,出示:“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让学生利用拟人的表达方式对这个句子进行扩写。

(2)基于此,教师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通过相互交流各自扩写的句子,明确“拟人”就是要把物当作人来写。

②感受拟人手法所表达出来的效果。

③以自己所写的句子替换原文,感受短句的优点,从而把握全文的语言风格。

以上案例中,教师紧扣文中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对长句和短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并品味作者所使用的短句,分析作者塑造的老汉这个人物形象,并进行阐述。学生在进行训练时,要想形象地突出人物特征,就必须对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色进行充分地了解。

三、链接文本原著,让拓展阅读有“广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编排了很多从经典名著中提取出来的故事片段。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就应该把它和原著链接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有效地培养。

1.由篇及书,拓展阅读广度。

对于课文来源的原著,大部分语文教师觉得学生是不能读懂的,其实这小看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对于像《西游记》、《水浒传》、《爱的教育》等绝大部分原著其实是能理解的。教师应改变自己固有的观点,教学中要“由篇及书”,做到课文和原著的对接,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

例如,学习了课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阅读《西游记》中的相关章节;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后,也可以让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利用阅读原著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特征。学生在对课文进行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到相关的名著中去阅读,可以刺激他们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并把课内外的有关阅读知识进行综合。

2.由此及彼,拓展阅读广度。

为了让学生能对课文内涵进行深入地理解,赋予阅读厚重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追根溯源,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对于课文《将相和》的教学,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穿插了《史记》中的一句话:“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可以与课文进行对比的点,从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受一番。

又如,对于《一夜的工作》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会对课文的描写“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感到不解,作者仅仅看了一次周总理在晚上工作,为什么就说是每天都如此呢?对于学生的疑惑,教师就可以引入《周总理的一天》这篇文章来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读完后就会知道作者所看到的是周总理的任意一天,他每天基本上都是很辛苦的。于是学生就在课外文章的帮助下弄清楚了自己的疑惑之处,自然而然地就能深刻地把握文意了。这时候,学生再次对这句话进行朗读,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就能体会到周总理工作的繁重,从而油然而生出一种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链接需要在文本的基础上实现超越,有利于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教师应仔细品味课文,从中挖掘出文化内涵,通过引“水”入“塘”的方式来链接课外阅读。只要把真正的“活水”注入课堂,就能让课文的文化营养更加丰富,从而增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厚重感和立体感,真正领略到作者要表达的真情实意,为阅读“生态环境”的建立打好基础,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胜敏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拓展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7,(02)。

[2]郑志霞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析[J].2016,(01)。

[3]王新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思考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5,(12)。

[4]杜靖林引导小学生文本对话三策略[J].广西教育,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