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李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李娜

李娜

李娜

〔摘要〕当前,我们正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指示。以素质教育为方向,在数学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高中数学教学,我们在新形势下,要努力去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思维学生克服

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中最核心的教育是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能的挖掘。创新教育是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的综合教育模式,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它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点金术”,授之以“渔”。①创新教育的目标问题。中学阶段是为人的成长发展打基础的。从主导性来说,中学主要以学习知识为主。创造性表现为创造性地学习,侧重点是培养基础性的创造素质,如勤于思考、善于质疑,培养综合能力。创造性必须努力培养。②目标要分类,不同学生应区别对待。杜威曾强调,确定教育目的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成长规律,而不使目的成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东西。创造潜能是人的本质特征,人人都有,但由于教育、环境和遗传的因素,又是有差异的、具体的。培养不同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对学生分类研究,了解创造性的具体表现:激进式、扬弃式、温和妥协式,因势利导培养其创造性。③目标要兼顾创造化和社会化。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④我们的目标要吸收全人类优秀文化,在思维方式上要进行系统思维,善将分析、综合相结合。

1对教师的要求

1.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陶行知说:“创造性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要构建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既相信学生都有创造性又承认差距、尊重差距,偏爱后进多一点,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每一个体的创造性,“为创造而教”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1.2设计教学能力。教师要有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做到“胸中有纲、目中有人”地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教学中要重过程、重分析———“再创造”;内容结构安排要从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遵循心理逻辑、积极思维、激发兴趣;最近发展区和双向反馈等数学学科的心理原则。

1.3追求新知的能力。在终身学习成为主流的今天,教师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播者更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沉淀学识。

2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激趣。皮亚杰认为:兴趣实际上是需要的延伸,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善于平常发现不寻常,设置悬念和创设问题情境,在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在“愤”“悱”时积极动手动脑,成为学习的主体。

2.2质疑。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①使学生明白质疑的好处,增强质疑的勇气;②创设质疑活动,课前预习、授课前,精讲时,练习时,师生、生生互问,使质疑贯穿始终;③创设良好气氛,多用鼓励、表扬,使问题向纵深拓展。

2.3解疑。“问题解疑”是当今较为流行的数学模式,指当人们遇到一个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不能直接解决,又无现成对策,所引起的寻求处理这个问题的心理活动是数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①非常规型:从消极思维定势中跳出来,不局限某种固有的知识结构,带较强独特性、技巧性。②隐含性:透过现象挖掘隐含信息,利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③引申型:不局限某一终极答案,引拓结论、问题,由浅入深探索知识。④转化型:把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3对思维品质的要求

3.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训练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成为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对问题多向探索,分析解法的合理性。教材中习题、例题如能一题多解多用,就可以活跃学生思维。

3.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从反面观察事物,做与习惯性思维相反的探索,利于问题的解决。①概念、公式互逆记忆。②利用定义可逆性、公式双向性例题的讲解给学生感性认识,增强逆向思维的创新性和灵活性。③联想思维。富于联想是思维灵活的表现。④灵感思维。灵感往往以“一闪念”形式出现,猜想是训练灵感思维的好时机。

4对学生意识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主体意识;注重实践,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同学生的思维结合,让学生观察、尝试、操作、练习、猜想、验证、归纳和总结,着重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5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5.1“仓库理论”障碍。有学生认为:课堂提问只有惟一答案,答题也仅有一种方式。考试、作业都有正确答案,学生长期生活在正确答案中,头脑变木讷,觉得思考的目标就是寻求别人仓库中已有的“正确答案”。

5.2“我不是学数学的”障碍。学生们常认为:数学好的学生是聪明的,我差,因为我原本就不是学数学的料。没这点自信的学生很难学好数学并在其中折射出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把它模式化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对其道路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方碧君等.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数学探索,2012

2万霞君等.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索.现代教育,2011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