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本研究通过搜集急诊30例重症中暑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救治成功的案例,总结抢救重症中暑患者成功经验的护理体会,探讨急诊重症中暑病人在急救过程中中医护理的意义。
【关键词】中暑;热射病;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92-01
中暑分为三个等级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发展到重症中暑即是热射病[1],热射病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的区域中,导致体温度迅速升高,超过39.5℃,伴有身热无汗、意识障碍等多器官衰竭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热射病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发病机制及症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2]。现回顾性分析30例重症中暑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旨在探讨急诊重症中暑病人在急救过程中中医护理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选取2017年5月—9月合计四个月,到达急诊就诊的40例中暑患者,其中有30例为重症中暑患者,男女患者各15例,年龄均为60岁左右,符合分类标准。
2.急救护理方法
2.1三例患者入室后予常规急诊处置
(1)卧床,予半卧位休息,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纠正患者缺氧。(2)实时监护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PH等指标。(3)开放静脉通道给予患者4℃冰盐水快速静脉滴注。(4)物理降温,1小时内肛温降至38.5以下。(5)给予患者抗生素疗法,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情况,维持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避免出现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6)及时补充水分,进行水化治疗。(7)做好病情观察,尤其注意生命体征的改变,特别是体温的变化,三位患者入室一小时后体温均下降,但尚未改善,3~4小时后都再次出现体温升高,给予物理降温及并盐水降温同时给予药物降温治疗,并配合中医刮痧护理。
2.2观察行降温治疗后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体温、尿量的变化,做好降温的护理。针对这几例重症中暑患者,迅速降温:是抢救重症中暑的关键。有研究表明重症患者体温高于40℃,热度越高且持续时间越长,中枢神经细胞凋亡、DIC、横纹肌溶解、肝细胞坏死、肾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就越高,因而快速而有效降温决定重度中暑患者的预后,此三例患者我们均采用了体外降温、体内降温、药物降温联合刮痧治疗措施。
(1)体外降温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抢救室室温控制在20~24℃;患者入室立即为患者脱去被汗液浸渍的衣服,用毛巾擦干换上柔软干净舒适的衣服,保持周身干燥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2)体外降温后三名患者1h后体温均未降至38℃,予患者用冰盐水进行灌肠。
(3)药物降温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作用,同时可以舒张血管、降低机体耗氧量、解除肌肉痉挛的作用。三例患者在2h后体温均降至38℃,但1h后患者出现寒战,体温再次升高,予以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4)对症治疗昏迷患者,防止并发症,特别肺部感染的发生,加强生活护理,避免压疮,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激素对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刮痧治疗采用补泻兼施的原则,配以清凉油涂抹局部皮肤,进行刮痧治疗,选穴:风府、哑门、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穴位、合谷、内关、大椎。刮痧顺序:风府—哑门—针刺大椎—背部膀胱经—内关、合谷[3]。
3.护理体会
热射病病死率高达30%~8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75%。昏迷超过10小时以上或出现多脏衰者预后不良[4]。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中暑患者已减少很多,但每年高温季节仍然有很多老年患者出现中暑,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些基础疾病,对温度的感知不是特别敏感,因此体温调节更差些,单纯的化学疗法风险较高,因此物理疗法和中医疗法尤为重要,也是我们在治疗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3.1把握好降温的时机
三伏天温度高、湿度大,往往产热大于散热,极易出现中暑现象。轻中度中暑通过一般护理后都可得到痊愈,但出现重症中暑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三例重症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后在1小时内体温降至38.5℃,10小时内体温稳定37℃左右[5],5小时后意识转好唤醒睁眼,预后良好。
3.2熟练掌握中暑患者刮痧方法
中暑患者西医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很多的国家及地区的广泛使用,国人也会忽视急救中中医的应用,其实中医手法在急救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室的各项中医操作的落实,刮痧的疗效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刮痧运用在中暑患者的救治已成为护理常规,清凉油本身就是防止中暑的居家常备中药膏剂,利用清凉油的疏经通络的作用,配以穴位的刮擦,达到补泻兼施的作用[6],将刮痧作为治疗护理常规加入抢救流程中,加速了患者的好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晓超.中暑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15):177-178.
[2]陈玉涵.分析中暑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8(12):42.
[3]徐晓美.穴位刮痧治疗中暑39例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47(4):609-610.
[4]胡宗风.中暑患者22例救治体会[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5,18(6):379-380.
[5]李敬.中暑患者体内物理降温治疗的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8):8-9.
[6]王定菊.中暑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5,21(7):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