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止咳平喘方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图谱差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HPLC法测定止咳平喘方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图谱差异分析

陈爱芳陈东徐静郭丹丹赵玲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

摘要:目的:建立止咳平喘方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比较其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汤剂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HPLC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HPLCC18柱(4.6mm×250mm,5.0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0min,5%-20%乙腈。检测波长:210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结果:HPLC的检测结果显示颗粒剂和传统的饮片在化学成分上差异性不大,但是在成分的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反映了北京医院颗粒多成分的面貌,为止咳定喘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中药饮片是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之一[1-2],它是中医处方直接用于临床疾病治疗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到临床疗效更是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康健造成损害。但是就目前来看,其现有市场现状令人堪忧,探寻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饮片及其新型制剂(免煎配方颗粒)是否存在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依据成分含量规范生药等级;确定新型制剂组方药品品种、来源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势在必行[3]。

本文选择常用解表、止咳平喘类中药,以炙麻黄3g,杏仁5g,炙甘草5g,生石膏20g组方为研究样本。

按照上述方2017年3月在北京6家中医院门诊采集样品。以传统饮片的汤剂为检测样本,将中药现代新剂型—免煎配方颗粒剂(以下简称颗粒剂)作为对照药。建立相应的HPLC检测方法,结合指纹图谱考察不同提取工艺、不同批次同名颗粒剂之间质量的差异。为饮片及颗粒剂的质量控制与用药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样品的编号设定如表1中所示。其中有配方颗粒的医院较少,采集的6家医院中有三家是没有中药配方颗粒的。

1.试剂与仪器

乙腈均为色谱纯(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AgilentG1321A四元泵,G1322A真空在线脱气机,G1313A自动进样器,G1315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Agilent化学动作站);UltimateHPLCC18柱(4.6mm×250mm,5.0μm)色谱柱。

2.实验方法

2.1待测样品的准备

按照所述止咳定喘方的配比将饮片统一进行煎煮,煎煮时间一定,每付最后浓缩至180ml,待用。颗粒剂每付一袋用水溶解至没有明显沉淀物,待用。将所有准备好的样品用0.45um的过滤膜过滤。

2.2HPLC方法的建立

由于待测样品均为水提物,翻阅相关文献,流动相采用水和乙腈梯度洗脱的方式,0-30min,水由95%洗脱至8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用210nm,254nm,280nm。

3.结果与讨论

3.1检测波长的结果

10份检测样品中几乎所有的检测样品都在210nm的波长下表现出比较好的色谱峰,如图1所示为K2样品在各检测波长下的色谱图。所以选定210nm作为相关性分析的波长。

图1K2样品在各波长下的液相色谱图

3.2相关性分析

选取的三个医院颗粒剂原料来自不同的医药公司。对比色谱图发现,在5min之后的特征峰中能找到至少10号峰存在对应关系,表明在图区成分上颗粒剂的差异性不大,分析5min之前的特征峰差异较大的原因为,因为提取物为水提物成分复杂,极性大的物质成分较多,洗脱体系没有充分稳定,所以谱图差异较大,但也不排除成分的差异,这个还需要其他检测手段的验证。

K3样品在特征峰成分的含量上与K1和K2存在较大差异,表现比较明显的是1和4号峰。

图2K1,K2和K3样品在210nm的液相色谱图

图3,图4和图5分别为210nm下在不同医院采集的饮片和颗粒剂液相的对比色谱图。从图上基本可以确立1-10号特征峰,从结果上分析这些共有峰的差异不大,由于进样量一样,对比组分含量的差异,发现三家医院的饮片所属特征峰的含量较颗粒剂的偏高。

由此又对比了几家医院饮片之间的色谱峰,如图6所示,从图中不难看出特征峰基本都存在,整体差异不大,同样也是存在含量之间的差异。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从液相色谱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传统的饮片和现代的颗粒剂在药效的成分上整体差异不大,但是在具体的含量上存在差异性。但是只用液相色谱一种检测方法难以定量的去分析,需要结合IR红外光谱还有其他的检测方法共同验证。

颗粒剂相对传统的饮片形式有很多的优势存在,携带方便,如何更好的去发挥颗粒剂的优势需要我们所有人去继续摸索。

图31号医院的颗粒剂和饮片的液相色谱对比图(210nm)

参考文献:

[1]刘涛.传统中药饮片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J].亚太传统医药,2015(08):129-130.

[2]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

[3]孙源源,施萍.借助中药配方颗粒推进中药国际化的对策研究[J].中草药,2013,44(8):92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