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2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三联法联合蓝光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小儿黄疸患儿240例,结合患儿分娩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茵栀黄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以及苯巴比妥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蓝光间歇照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其血清胆红素均有所下降,同时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小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三联法联合间歇性蓝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儿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黄疸;三联法;蓝光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122-02
小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非常多见的病症,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其出现积聚,进而导致其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随着血液循环在皮肤、巩膜以及黏膜等部位出现黄染症状[1]。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小儿黄疸患儿进行三联法联合蓝光治疗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小儿黄疸患儿240例,所有患儿均确诊为黄疸,并且所有患儿均资源参与本研究,家属签订相应的同意书,并且排除有手术复位不佳以及伴随有肝肾功能障碍或者损害的患儿。又结合患儿分娩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两组分别为12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59例,女性61例,其年龄在3~29天,平均为10.9天,患儿的分娩孕周在36~40周,平均为38.2周,其出生体重在2.5~4.7kg,平均为3.6kg;观察组患儿中男性60例,女性60例,其年龄在3~30天,平均为10.8天,患儿的分娩孕周在36~40周,平均为38.4周,其出生体重在2.5~4.6kg,平均为3.5kg。两组患儿的年龄、分娩孕周以及出生体重和性别构成等基础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茵栀黄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以及苯巴比妥药物进行治疗,其中茵栀黄颗粒由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患儿每天服用三次,每次1.0g,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由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每天服用两次,每次0.5g,用牛奶冲服,苯巴比妥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由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天静注一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mg,患者持续用药五天[2];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蓝光间歇照射,采用蓝光箱对患儿进行双面化疗,并且在照射过程中要对眼部、会阴以及肛门部位进行照射,并控制光照强度,保持对患儿进行光疗箱温度的恒定,患儿每天照射8h,持续治疗五天[3]。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其中痊愈为患儿的黄染病症彻底消退,同时病症全部消失,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的皮肤黏膜黄染有部分缓解,并且症状有所减轻,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有一些下降,但是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无效则为患儿的黄染病症消退不显著,同时症状缓解不明显,其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没有显著降低[4],其治疗有效率为痊愈和有效的比率之和。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黄疸患儿的基础资料和观察指标均结合SPSS21.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其血清胆红素均有所下降,同时观察组(治疗前293.4?mol/L,治疗后102.7?mol/L)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93.3?mol/L,治疗后159.8?mol/L),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3.讨论
小儿黄疸在新生儿科较为多见,在早产儿和足月儿中都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且足月儿的发生率约50%,早产儿的发生率则超过80%。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血清胆红素生成量较多,但是可结合的血浆蛋白相对较少,这导致血清中的游离胆红素的水平升高,并且肝脏中和胆红素代谢相关的酶较少导致有利胆红素的排泄量少,从而出现胆红素的体内聚集,没有及时处理则会导致新生儿机体受到很大影响。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建立不完全,因此还会出现胆红素进入脑内的情况,对患儿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干预处理,很容易导致患儿受到损伤,严重者导致其出现胆红素性脑病,导致新生儿的黄疸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这给患儿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5]。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多采用药物以及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蓝光照射是治疗小儿黄疸的常用方法,其光线波长在480nm左右,对新生儿的伤害很小,并且血清中的游离胆红素分子对蓝光有一定的吸收,因此蓝光作用下皮肤的表浅组织中的脂溶性胆红素在光阳作用下转化为水溶性的胆红素,并且在浅表皮肤中聚集的胆红素则从胆汁和尿液中逐渐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中游离胆红素含量的水平,从而对黄疸患儿起治疗作用。另外血清中游离的胆红素水平上升至皮肤表面则出现分解,还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照射导致的腹泻、发热以及皮疹等副作用出现。在患儿的治疗中结合一些基础药物能够促进肠道菌群恢复正常,同时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湿热胎毒的排除,并且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总量。
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其血清胆红素均有所下降,同时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在小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三联法联合间歇性蓝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儿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庆范.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1):2061-2062.
[2]王宗源.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3):528-529.
[3]张翠丽,张洁,刘云华,王玉梅,索海红.三联活菌片联合高频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8(22):107-108.
[4]从欣,吴缨.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苯巴比妥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早期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35(04):429-431.
[5]姜玉玲,王玉山,祁凤茹,王宏伟,胡利宏.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治疗小儿黄疸对患儿血清CA199、CRP及载脂蛋白M水平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32(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