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应急处置中心,江苏省如皋市226500)
日前,一位来自安徽农村的准大学生赵小庆,接到来自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随通知书附带的还有一封信:亲爱的:展信佳!欢迎你来到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南京,成为南京新市民……去博物馆看看吧,去‘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看金缕玉衣……也可以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回顾那段不曾被遗忘的历史……”
眼下正值高校录取季,江苏省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写给20万来南京读书的大学新生的一封信,随各大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到即将在南京展开大学生活的各地学子手中。这封热情洋溢的信不仅向大学新生们介绍了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还为每位新生精心准备了丰厚的“文化大礼包”。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他们特意挑选了市内12家有代表性的文博场馆和景区,向大学新生免费开放。
小小一张“江苏文化的体验邀请函”,彰显南京乃至江苏对于建设文化自信“江苏模式”的探讨和深究。他们为这20万准大学生不仅提供了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为广大高校学子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增添了更多的家国人文情怀和才干。更多的是对这20万来南京的年青大学生群体建立“文化自信”的唤醒和培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追求已从“物质文化”需求升级至“美好生活”需求的重大判断,这意味着高质量的发展将构成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报告中更把“文化自信”作为四个坚持的重点内容之一。学习好、宣传好、建设好“文化自信”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在行动上的先行先试的“江苏模式”,因此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推动高质量文化自信建设,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其中,作为“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之一的“文化建设高质量”的提出,构成了江苏在新时代进一步落实十九大精神,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推动文化自信“江苏模式”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在全国率先建成文化自信“江苏模式”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后,增强文化自信,成就“江苏模式”,江苏文化建设呈现出高速度的发展态势。文化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得到扩大;文艺创作日趋繁荣,各文艺门类获国家级大奖总数居全国前列;文化机构和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数位居全国第一;文化产业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近5年来平均增长率超过20%,提速明显。文化自信“江苏模式”的提出,要求新时代江苏文化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创造高质量的文化新优势,树立高质量的文化新标杆,传播高质量的文化新风尚,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健康、持续、积极的精神指引和文化滋养。
坚持文化自信,从追求高速度到注重高质量的“江苏模式”,江苏的理念是这样探究的:
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高度文化自信的核心理念。江苏孕育了吴越文化、楚汉文化、淮扬文化等独特的文化形态,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坚定江苏文化自信,才能充分发掘江苏文化潜力,不断激活更深层、更根本的江苏文化基因,以自信自豪的姿态、积极主动的态度、鲜活生动的方式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江苏形象。
再创新再创造是推动高度文化自信的强大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及文化建设时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近年来,江苏不断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步伐,孵化了新的文化模式,释放了新的文化动能。这也表明,只有坚持创新创造,对接时代潮流,集聚高端要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文化“造血”功能,才能为高质量的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牵引。
培养高端文化人才成为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主体。人才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性资源,能够以无限的创意突破有限资源的束缚。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高端专业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将江苏的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为做优、做精江苏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创意、智力支撑。
抢占文化高地构筑高度文化自信的价值坐标。江苏是中华文化融合、繁荣和复兴的基地,这一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江苏有底气、有自信、有条件建设文化高地。在文化建设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将构筑文化高地作为江苏文化发展的战略方向,推动了文化自信“江苏模式”建设提质增效,不断开拓江苏文化发展新境界,将文化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所共享的文化福祉。
文化发展实践和认识的升华是高度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建设迈向高质量,要求以更高的文化发展站位、更优的文化发展格局、更强的文化福民力度,他们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期盼。
坚持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信“质”的飞跃,江苏走出了一条文化自信建设“江苏模式”的生动实践和探索:
江苏把握了高点位的文化发展站位。文化建设高质量要有更高远的文化理想,江苏坚持国家站位、国际视野。一方面,他们充分对接上位资源,打造了一批能够代表中国、代表江苏的标识性文化工程。在改革开放40周年、淮海战役发生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上,推出了一批主旋律、标志性、正能量的文化作品;运用好中宣部、文化部等国家层面的大型活动平台,对接国家性的重大文化项目与活动。另一方面,积极介入全球文化价值链,在更大的范围内展示江苏文化软实力。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精彩江苏”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提档升级,合理运用江苏名城资源,提升江苏文化的国际表达能力,推动了江苏文化“走出去”,更能“走进去”。如最近他们与台湾有关方面联办了“吴韵汉风─江苏文化艺术节”重大行动。水墨挥出书画,青衣道尽风雅。其中《青衣》赴台,是应邀参加“吴韵汉风─江苏文化艺术节”。此次文化艺术节由江苏省文化联谊会、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主办。期间,包括江苏大剧院京剧现代戏《青衣》,折子戏《白蛇传—游湖》、《天女散花》、《挂画》、《赤桑镇》等一系列剧目先后在新北、高雄两地精彩上演,更进一步彰显走出去的江苏文化自信。
江苏创作了高品位的精品文化产品。文化建设高质量要求出精品、创品牌,以伟大作品注解伟大时代。一是实现江苏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炼出融入现代社会形态的新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与时俱进的精神食粮。二是深入实施了文化精品战略,推广《枫树林》《牡丹亭》等文艺精品经验,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三是加强了宏观规划引导,把好文化生产方向,打造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江苏文化内涵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化品牌。
江苏构建了高端化的文化产业格局。文化建设高质量需要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引领与创新带动作用。江苏一是把握好“互联网+”“文化+”的时代机遇,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等多领域跨界融合,加快培育新型高端文化业态,形成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高竞争力文化产业体系。二是通过制定分层分类支持政策,培育“牛羚”企业、壮大“瞪羚”企业、打造“独角兽”企业,构造高成长性文化发展主体协同共进的江苏文化企业生态圈。三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战略机遇,形成文化产业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中的新优势,提升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能级。
江苏培育了高层次的现代文化消费。文化发展的落脚点在人民,满足人民不断升级的文化需求构成文化建设高质量的出发点。2016年,江苏省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28.3%,达到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这意味着人们更有能力进行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高层次消费。一方面,江苏通过文化消费需求升级“倒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自觉调整,抓住科技进步的时代机遇,切实提高供给的有效性、精准性,拓展群众文化消费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江苏注重培育和引导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进程中,树立先进的文化价值观,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江苏建设了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文化建设迈向高质量的主力和主体。一是实施了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推出名家大师引进与培养系统计划,强化江苏对文化人才的吸引力,使江苏成为全球文化人的首选地。二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培训和使用机制,切实优化体制外文化人才的生存与创作环境,支持有潜力的青年文化人才加快成长。三是以江苏众多的高校与文化园区为载体,建立工作室、“众创”空间,打造吸引和集聚文化创意人才的园区、街区和社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遵循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江苏就是这样在全国率先开启了文化自信建设“江苏模式”贡献江苏力量的大幕。
作者简介:吴健(1972—)男,江苏省如皋人,南京政治学院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山西财经大学EMBA在读,从事多年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