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弹性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1

实施弹性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陈佳余

——谈弹性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陈佳余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中学222231

摘要: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与空间,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切实在每一节课上贯彻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英语弹性化教学方案设计

弹性化教学是教师基于网络环境,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的基础上,采取差异教学的手段,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和需要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调控学习状态,并做出有效自我评价,实现自主发展的教学过程。由于学生的生理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水平不同,且具有相应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倡导弹性化教学。

一、教学目标弹性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式课堂,那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故而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传统的英语教学只重视听、说、读、写等语言知识目标,忽视了在本节课可能达到的其他目标,但是,学生具有差异性,我制定了弹性化教学目标,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

二、教学方案弹性化

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求教师备课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包括如何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与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目标答案,写下师生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需要时间的教学方案相比,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设计,可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以“备课组”为单位将“案例”研讨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载体,要求教师备课根据新课标理念,确定阶段性总目标。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减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和语言教学的需要替换原有的知识,也可以对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教学强调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步子大小和全班齐步进行。过程的设计也具有“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作业、练习来体现。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我们还可以把弹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引入到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实践提供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可能。

三、教学过程弹性化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英语词汇与句型积累不多,所以很多教师设计了精细的问题并预设了标准答案,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并擦出火花的课堂。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教师需要更加具体地策划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与相应的学生活动,对学生潜在的状态、生活经验都需要进行研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大胆的预设,并做到层层推进。在提问的过程中,可采取从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分析性提问到评价性提问不断深入。

四、作业设计弹性化

传统的英语作业多抄写,实用型较少,且多统一少选择。我们英语教学强调实用性、语言性,故而传统的作业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因此,我们也应该设计弹性化作业。布置作业要面向学生,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形式多样的作业;而且要有自主选择的机会,通过不同的作业,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我们可布置几种作业,比如难度较大的、稍难点的、较易的像单词抄写等一些书面作业。

五、教学评价弹性化

教学评价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工作是否有效,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是否正常,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获取信息。要及时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从而不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以个体纵向发展为评价标准。这样可以看出学生在不同阶段各方面的发展程度,教师容易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更大限度地发展。

2.以合适的答语作为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定性评价语。在一节课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要及时做出合适的应答。

3.以弹性的形式进行多样评价。根据英语的交际特点,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

实践证明,弹性化的教学使我们初中生英语课堂充满激情,也使得课堂教学更能贴近班级和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