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浅析

/ 2

有效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浅析

董缘缘(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人的品德和个性均形成于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活动是人的品德和个性形成的决定因素。德育实践活动是品德发展的基础,是促进人格内外交流的基础。审美化的德育实践活动以美的外在形式及美的内涵引导学校德育转向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从书本转向实践活动,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讲授转向社会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有效;德育;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1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36-3619(2009)06-21-0289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教育要以“育人为主,德育为先”,指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实践活动是校外教育机构主要的教育途径,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比较抽象,讲解与说教不易引起儿童的兴趣,也难以让儿童真正理解,而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儿童的感受性,容易激发儿童的情感,引起共鸣。校外教育机构是教儿童如何做人的地方,要避免形式主义,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点缀和摆设,不问实际效果;要避免头脑发热,想起来就做做,想不起来就放放,缺乏系统考虑;要避免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不考虑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将儿童做演员与陪衬。作为校外教育机构要将德育摆在首位,要将思想道德教育纳入总体目标,要有计划、系统地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并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种形成校外教育独特的功能和特有的位置。

1.德育实践活动的由来

所谓的“德育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开展有意识、有目的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其基本价值就是向我们论证了主题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没有学儿童主题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发展。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活动边没有德育。而开展德育的时间活动能宏扬人的主题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儿童少年兴趣出发,从儿童的情感出发,在活动中为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时间的机会,使儿童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

2.德育实践活动对儿童成长的益处

2.1有利于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儿童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预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度等具体要求下,儿童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实践活动注重弘扬、挖掘和引发儿童的主体性、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儿童兴趣出发;从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儿童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

2.2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是运用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实践性德育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儿童品德的基础。搞好德育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多种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在实践中的角色地位的需要、兴趣、爱好与追求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使他们在完成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协调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这样,便将形成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实践能力。儿童少年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

3.利用自身优势有效与学校德育进行科学的整合

学校对于校外活动的灵活选择,确定了活动形式应成为学校活动的有益补充,校外活动与校内教育成为“互动”模式。为广大儿童少年进行实践体验,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天地和良好的社会课堂是校外教育工作者应近的责任。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优势,根据学生不同特性让更多的儿童少年参与校外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作者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1.公益活动引领道德新课题2.阵地活动实践道德新体验3.科普活动探索道德新突破。以上就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实现德育活动平台拓宽的一个很好举措。

4.结语

德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的社会课题,是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发掘和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一个人的意志所能办到的,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一个大飞跃。总之,自立、自理的德育实践活动,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感恩、懂得信任、自理自律。这也是学生加强品德修养、成才立志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携手并进,为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小燕;“道德滑坡”还是“道德爬坡”———论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的进步和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J];2006年02期

[2]章剑锋;关于构建德育一体化模式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刘仕森;“崇德瀹智”:解读与构建(上)——从校训看广州执信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J];教育导刊;200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