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课堂语言,打造精品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锤炼课堂语言,打造精品课堂

王婷婷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设计与组织

王婷婷博兴第三小学山东滨州256500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引路人,我们应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严谨的态度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之中。

关键词:课堂语言道德与法治规范性启发性趣味性

一、讲解性语言要具有规范性和趣味性,应该做到引人入胜

教师应精心锤炼自己的教学讲解语言,使其准确、清晰、生动。教师应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实际,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晰、明了地阐述教学内容,并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型参照,是名副其实的“为人师表”,所以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教师能力素养的基本要求。

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更要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集体的力量》“纸杯托人”的实验结束后,我这样小结:纸杯叠成层可以托起我们,大雁排成行可以飞越千山万水,这就是集体的力量。课堂上,语言表述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调动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提高教学效果。

二、评价性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和准确性,应该做到鼓舞、唤醒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中,教师赏识性的评价语言有着不可估量的动力,所以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如:“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咱们一起研究研究。”“你的思维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的表达特别清楚,大家一听就明白了。”如此生动、富有感召力的语言,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价语言虽然要以激励赏识为重,但并不是说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如:“你的想法很特别,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吗?”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学生深入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用鼓励性语言或描述性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评价。评价语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准确和客观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评价语就没有生命力。此外,评价语言还应灵活多样,注重创新,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评价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会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三、提问式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应该做到抛砖引玉

课堂提问是引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助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教师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一问一答的现象,效果看似和谐,实质上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太小,并没有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真正目的。

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要对课堂准备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所提问题一定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水平,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思考有方向;注意问题的难度与坡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减少提问的随意性。如在讲《孝敬父母》时,并不是一贯地问学生:“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这样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是提问学生:“父母在养育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辛?他们对你有哪些希望?”让学生作调查后,在课上以“夸夸我的爸爸妈妈”和“我应如何报答他们”为主题进行汇报。利用这些巧妙的提问,使平淡的内容显得亲切、有趣,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也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由于孩子的年龄偏小,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回答问题往往出现偏颇或非常肤浅,这时我们要因势利导。例如,有一次我问道:“如果大灰狼这个角色大家都不喜欢扮演,我们该怎么办呢?”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分工合作,要顾全大局。结果有个孩子回答:“让最调皮的孩子当。”其实孩子的真实想法应该是,既然大家都不喜欢就让最调皮的孩子当,是对调皮孩子的一种惩罚,这样就偏离了我的教育主题。于是我就引导说:“你是觉得他能把大灰狼演得最像、最生动是吗?对呀,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分工合作,这样我们的合作才会取得成功。”

四、过渡语言要具有自然性和巧妙性,让人感觉水到渠成

在平常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视了过渡语的流畅,常常让人感觉生拉硬拽或太过随意。一堂课时间是有限制的,教师的过渡语要承前启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能激起孩子思考的愿望,点燃孩子求知的激情,将学生巧妙地带入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如执教《交通安全每一天》,当孩子们被一组组交通事故的数字所震惊时,我随机引导:“交通事故犹如饿狼猛虎般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数字是残酷冰冷的,更是令人深思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之多的交通事故发生呢?”这样,孩子很快进入了对交通事故原因的探索和思考之中。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课堂语言艺术。因为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既不能过于深奥,也不能过于随便,应该是符合语言规范的、生动活泼又精练的,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获取教与学的高效益。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抱着这种心态,相信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会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春风。

参考文献

鄢月钿《教师的语言艺术》.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ISBN:978756015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