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救治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救治问题探讨

青先友

青先友

(攀枝花市儿童福利院医务室,四川攀枝花617000)

作者简介:青先友(1982-),男,四川南充人,汉族,专科,医生研究方向:孤残婴幼儿童医疗康复。

摘要: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受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的共同作用,而福利机构中孤残儿童的活动范围较小,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往来,再加上自身生理缺陷的因素,心理很容易出现失衡。本文以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儿童的心理救治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救治

一、对福利机构孤残儿童进行心理救治的必要性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但福利机构里的孤儿多是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被亲生父母遗弃或者是由于父母双亡无人抚养而被送至社会福利机构的,这些孩子虽然能够在福利机构中获得基本的物质保障,但是其与外界缺少接触,成长环境异于健康家庭的孩子,加上福利机构里很少配置相关的儿童心理医生,导致福利机构里的孤残儿童很容易在情感、心理上存在较大的缺失,容易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性格上也更为内向、孤僻、自卑以及道德感差等[1],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心理问题较突出[2],这不仅不利于这些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对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带来安全隐患。这一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对孤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无论是从道义角度还是从现实发展的角度来说,对福利机构孤残儿童进行心理救治都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二、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救治需要解决的问题

1.机构医康教养环境方面的问题

福利机构虽然能够保证孤残儿童的基本物质需求,但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仅仅只有物质需求,还有着安全需求、爱的需求、交流需求等多种需求,福利机构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提供的是一种团体式的照顾,而且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照顾与管理,机构里的工作人员一般都采取倒班的上班方式,因此对于机构中的儿童还说,他们每天所面对“父母”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在这一次次的变化中,亲子感情关系和氛围也被淡化了。所以,在福利机构中成长的孩子缺少家庭生活的体验和与他人正常依恋的体验,这将对孩子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相当明显的负面作用,因为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成长的早期没有父母角色的陪伴,儿童很容易出现身心缺陷,在成年以后也较普通的孩子更为冷酷、冲动以及粗暴等[3]。

2.医康教养人员自身素质方面的问题

在福利机构中工作的人员角色众多,他们在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的第一角色就是“父母”这一角色,但是其所扮演的角色又不仅仅只有这一个,福利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往往还扮演着医生、老师、朋友等角色,可以说,他们就是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与外界联系的主要纽带,然而这些教养者受教育水平、自身素质等层次不齐,因此很难保证每一个儿童所面对的每一个教养者都能够给予儿童十足的关爱,能在这些儿童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3.儿童自身方面的问题

和在健康家庭生活的儿童相比,福利机构的儿童自身也存在较多的缺陷。在福利机构中生活的孤残儿童,存在不同程度身体缺陷,疾病多、残疾程度重,长期机构供养,很难与外界沟通与交流,要么只能等爱心人士来收养自己,回归家庭;要么只能等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及自理能力可以独立之后再离开福利机构生存,但大多一直生活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期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对爱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福利机构的儿童很容易在个体认知和同辈团体认知方面发生偏差,也很容易产生一些自私、怪癖、冷漠等的行为,无法担当社会对其的期待。

三、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救治的相关建议

1.营造良好的医康教养环境

让孤残儿童能够享受到温馨健康的教养氛围,是保障孤残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就福利机构本身来说,需要积极拓展社会活动,给孤残儿童提供融入社会、创造与社会交流的机会,在丰富孩子们文体生活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生活情趣,聘请儿童心理健康专家及时给予辅导、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孩子们健康活泼心理品质的塑造。另外,福利机构还可以进一步美化生活环境,打造一块专属的游戏天地,用孩子们自己的作品作为饰品摆放在福利机构的各个地方,以激发孩子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升医康教养人员的个人修养

医康教养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以及心理素质,教养者需要用良好的行为和健康的心理去引导、教化这些孩子,了解这些孩子的需求、尊重这些孩子的意愿,把被动的工作变为主动的责任,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潜力,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多关心孩子,经常与孩子交流谈心,在平凡的岗位中融入真心、真情、奉献爱心、细心与耐心,进一步地促进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快乐成长。

3.加强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对福利机构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福利机构中配备专业的儿童心理专家如心理咨询师,这些专家肩负着两重责任,首先是诊治儿童心理健康的责任,一旦发现儿童的心理健康出现偏差,及时矫正,以免酿成后患;其次是家庭式心理干预的责任,因此需要心理专家对福利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和儿童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在彼此之间建立一种健康的、积极的交流模式。心理专家需要双管齐下,承担起这两方面的责任以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和教育。

4.让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家是每个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可是福利院里的孩子就没有家。虽然政府、社会爱心人士及工作人员都很关心他们,为他们建好的房子、配套好的设施、提供好的生活,但这些毕竟都替代不了有父母、有亲情的家。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院已经开始首先收养、其次家庭寄养、最后机构供养等新模式。截至目前,健康儿童排队领养,残疾儿童难得有人收养,明天计划手术康复50名患儿中已有15人通过收养回归家庭,生活十分幸福。

四、结论

祖国的未来在于儿童,关注福利机构中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由于其自身生理条件和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必须利用以儿童福利院为主的各种有利资源,改善儿童自我认识,提高孤残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孤残儿童心理的健康快乐成长,让残疾儿童的生命、生存、生活质量得到了持续提高,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张艳春.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苏英.北京某福利院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点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201

[3]孙湉湉.儿童福利社会化视角下临沂市儿童福利院发展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