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华(依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4800)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074-02
在影响居民健康的各种疾病中如何确定防治重点,是疾病控制工作的中心问题,而实际工作中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对居民各种死因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才能充分了解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各类疾病对健康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防病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因此我对依兰县2011年的居民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死亡资料来源于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人口资料由县公安局提供。
2死因分类及统计分析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10版(ICD-10)进行死因分类及编码。
表1依兰县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构成比及顺位
表2不同年龄组前五位死因死亡率(1/10万)
3结果与分析
3.1疾病死亡情况,依兰县2011年全县人口总数为408138人,其中男性为208974人,女性为199164人,总死亡人口为2192人,总死亡率为537.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577.6/10万,女性死亡率为494.6/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3.22011年依兰县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155.3/10万、脑血管疾病148.9/10万、心血管疾病117.6/10万,意外伤害和中毒44.8/10万、呼吸系统疾病35.3/10万,前5位死因除心血管疾病外,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见表1。男性居民前5位死因的顺位为恶性肿瘤176.6/10万、脑血管疾病149.8/10万、心血管疾病99.5/10万、损伤和中毒65.1/10万、呼吸系统48.3/10万,女性居民前5位死因的顺位分别为脑血管疾病148.9/10万,心血管疾病136.6/10万,恶性肿瘤133.1/10万,损伤和中毒23.6/10万,呼吸系统21.6/10万,见表1
3.3疾病分析
1)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全县第1位死因。2011年共死亡634人,死亡率155.3/10万,占全死因构成28.9%,见表1。从年龄分布看2011年恶性肿瘤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增高,30岁组死亡率1.2/10万、40岁组死亡率10.8/10万、50岁组死亡率39.4/10万、60岁组死亡率44.8/10万、70岁以上组死亡率58.1/10万,见表2。可见恶性肿瘤死亡率高的年龄组主要是中老年组。在肿瘤还不能得到根本治愈的情况下,谈及防癌知识尤为重要,而大力宣传戒烟、戒酒,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惯是降低肿瘤发病率的有效手段。其次,要进行肿瘤的早期普查、早发现、早治疗。对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寿命,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2)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本县第2位死因。2011年死亡608人,死亡率148.9/10万,占死亡总数的27.7%,见表1。从年龄分布看,2011年脑血管病死亡年龄主要分布在老年人口。50岁以上死亡率迅速升高,50岁组死亡率29.9/10万、60岁组为46.8/10万、70岁以上组死亡率53.4/10万,50岁以上死于脑血管病共531人,死亡率130.1/10万,占老年死亡总数的31.18%。可见脑血管病对老年人生命威胁最大。见表2。
3)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是本县第3位死因,2011年共死亡480人,死亡率117.6/10万,占全死因总数的21.9%,从年龄分布上看,2011年心血管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明显增高,30岁组死亡率5.1/10万、40岁组死亡率14.5/10万、50岁组死亡率26.5/10万、60岁组死亡率29.2/10万、70岁以上组死亡率41.9/10万,见表2。可见,心血管病也是对老年人的一大威胁。由此可以看出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宣传和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是保障身体健康,提高人类寿命的重要环节。
4)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是本县第4位死因,2011年死亡183人,死亡率44.8/10万,占全死因总数的8.3%,其中男性死亡136人,死亡率65.1/10万,女性死亡47人,死亡率23.6/10万,见表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是男性暴露于伤害的危险因素机会较女性多,伤害的发生率较女性高。主要是由于男性涉及车辆交通事故,淹死、自杀、非机动车运输事故,给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应加强对伤害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减少其危害。
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是全县第5位死因,2011年死亡144人,死亡率35.310万,占全死因死亡总数的6.6%,见表1。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明显增高,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最多,死亡78人,死亡率19.1/10万,占呼吸疾病死亡总数的54.2%,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针对这一现象,应开设重点专科专家门诊,积极探索新技术、新疗法,同时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
4讨论
我县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居第11位死因),而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我县居民的前5位主要死因,慢性病防治是需要各级政府、卫生部门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康工程,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污染比较严重的县城,如何减轻污染,改善群众的生存空间,及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及行为方式,才能降低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以及改善道路通畅,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伤害的发生与死亡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我县居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孝玉,雍雅伟,周永鑫.甘肃省榆中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疾病监测2009年8月30日第24卷第8期.
[2]罗洁.2000-2003年柳洲市居民死因监测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广西预防医学,2005年2月第11卷第1期.
[3]李立伟.2001-2006年住院病人死亡情况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7.14(4)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