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发展与企业产权变化的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3

会计发展与企业产权变化的关系研究

代鹏1殷丙娟2

代鹏1殷丙娟2(1.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随着财富的增加、技术的进步、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尤其是企业组织形式和规模的变化,对企业的控制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很难驾驭,会计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产权结构的变化和形式的多元,使得会计无论在技术上和理论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会计不仅要建立在一定的产权关系上,体现和保护产权所有者的利益,并且还要随之而变化和发展,任何一个企业的会计无时无刻不被打上产权关系及产权制度的烙印。

关键词:会计发展企业产权关系

1产权与会计的关系概述

产权是商品交换和市场关系普遍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在商品经济运行中集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于一体的价值运动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激励、约束功能和维护企业内部权威关系的保障功能。不同的学者从法律、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角度分析产权,如何界定和保护产权。而会计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作,以其货币计量性、综合性和真实性等特征对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有着独特的优势,会计控制职能作为会计本质内涵的外延,与产权有着密切关系,在保护产权主体的平等权益、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结构过于简单,因而会计维护产权主体和产权关系的属性没有充分显现。从奴隶社会后,随着私有产权即排他性产权的出现,会计明显地表现为双重性:即一方面要满足管理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要维护产权主体和产权关系。财产所有者把会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即使是在发生利益冲突和经济纠纷时,会计记录都可以成为一种有力的证据,证明财产所有者对财产的支配权。

会计发展史表明,会计的产生是一种必然,它是为特定的产权主体服务,并建立在一定的产权关系上的。有些人认为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这仅指出了会计的技术性一面,而忽略了会计的社会属性。即使是会计的技术性,其演变也体现了产权关系的变化。会计要通过专门方法,如复式记帐法完成其核算、监督的职能,而复式记帐法由单式记帐法的演变,是由于单一私人资本向合伙资本过渡及其日益复杂的商业活动等原因所致。又如会计平衡公式、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会计监督模式、会计报告等,也都因产权结构而发生了改变。特别是产权制度不同的企业,经济责任和权利的划分不同,企业的控制手段和管理方法,以及会计政策和处理程序也可能存在较大区别。这些都说明企业会计行为与企业产权结构和形式直接相关,并受企业产权制度左右。

2四种企业产权制度与会计发展的关系

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密不可分,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直接决定着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及其趋势。任何时期的会计都建立在一定产权关系上,任何一种会计都要维护特定的产权制度。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企业主制、合伙制、股权转让受限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制以及股权可自由转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虽然就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而言,会出现几种产权制度同时并存、但以某一种产权制度为主的情形,这并不妨碍上述划分。以下分别论述这四种企业产权制度与会计发展的关系。

2.1企业主制与会计企业主制是一种盛行于商品经济萌芽(封建社会后期)和发展初期(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单一的企业产权结构。简单的产权结构安排总是与简单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对应。在企业主制产权结构居主导地位的时代,会计只有简单的核算和反映功能,其目标在于向业主提供所需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向业主提供有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信息,帮助业主加强经营管理,一种能够反映资金来龙去脉的复式记账法得以产生。然而,当时会计主体概念并未确立,会计的一个特征是报告业主的所有私人事务和营业事务。当时的财产清单“包括现金、贵重物品、衣服、家用物品以及业主拥有的其它财产”(E.S.Hendrickson《会计理论》中文版1987)。由于业主可随时结束企业,会计持续性概念并不存在,并且由于企业由业主亲自经营,所以没有定期计算和报告利润的需要,只要在企业终结时一次性计算整个存续期间的经营利润即可。当时的会计还由于缺乏单一而稳定的货币单位,没有共同计量标准,而使复式记账法应用起来十分麻烦。

在企业主制单一产权结构下,会计体现产权关系及保护产权主体利益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减少社会交易费用方面的作用也不明显,有时为了节省会计核算费用,会计只需向业主作简单反映即可,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2.2合伙制与会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单靠一个业主已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于是出现了由企业主制向合伙制产权结构的过渡。所谓“合伙制”,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企业。“由于合伙制需要在两个以上合伙人之间就共同履行监督职能并分享剩余等方面达成协议,所以会面临合同上的一定困难”(张军,1994)。例如合伙人之间会出现道德风险问题、萌生“偷懒”动机和出现“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

在该产权结构下,会计体现各产权主体关系,保护和协调各产权主体利益并进而减少交易费用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合伙制产权结构要求会计将企业视为独立于各合伙人的经济实体,明确区分企业经济业务与合伙人家庭的经济活动和私人收支,从而“会计主体”概念得以确立,同时,随着合伙制的发展,短期的合伙已日渐减少,更多的企业都是以长期持续经营为目的,从而要求会计在每年年终而不是每次短期合伙终了来结算损益。因此“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得以初步确立。并且,由于统一货币单位的出现,“货币计量”假设为会计实务所接受,因而大大推动了复式记账法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一种体现业主(合伙人)产权意志、保护业主产权利益的“业主权益会计理论”得以确立。此时的合伙制会计亦十分重视利润在合伙人之间分配的核算,其目的是为了协调各产权主体利益,减少合伙人之间的交易费用。这个阶段会计的作用初步得到了发挥,会计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但是,此时会计信息只是一种“私人产品”,会计信息产权属于业主,会计信息的供给仍然具有随意性,缺乏统一标准和可靠性。

2.3股权转让受限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制与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产权结构的变迁,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有限责任公司这种产权结构创新使企业以脱离业主的法律形式而存在,公司作为独立的法律和经济主体。这种新的企业产权结构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首先,已经存在于合伙制企业的“持续经营”概念进一步得到明确,“会计主体”概念也得到加强。由于所有者对公司债务只负有限责任,使债权人失去了对业主私人资产的要求权,从而债权人要求得到其对公司资产要求权的保护。而所有者的投入资本是对公司债务偿还的最有力支持,所以对债权人资产要求权的保护便通过不得以对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名义来返还投入资本,保证所有者投入资本完整性的规定来加以明确,这就导致了收益确定上的“资本保全观”的形成,也就有了在资产负债表上区分投入资本和经营收益的需要。并且,也产生了正确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在确定收益过程中计提适当折旧准备的必要,这又促进了折旧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由于在这样的企业产权结构下经理同时又是企业的业主,拥有企业经营活动的大量信息,并且对公司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这就使债权人产生了对企业会计报告的迫切需求。为了缓解业主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减小企业与债权人的契约成本(交易费用),会计除了向业主提供信息外,还要定期向债权人提供会计报告,这导致了“企业实体会计理论”的形成,William.A.Paton教授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对“企业实体理论”作为精辟概括,他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或法人概念”。并且“资产和负债是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企业主体应该向其业主进行会计报告,就像受托者报告受托管理资产责任一样。同时,由于债权人处于与权益所有者相同的地位,所以,企业也应一视同仁地向他们提交财务报表”(William.A.Paton,中文版1989)。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实体理论”要求会计能体现业主和债权人各产权主体的关系,充分兼顾并协调各方利益,以减少社会交易费用总额。在这样一种产权结构下,会计信息已成为一种“俱乐部产品”,其产权属于由业主和债权人所组成的俱乐部的每一个成员。但会计信息供给仍旧缺乏统一标准,企业会计实务仍具有一定随意性。

2.4股权可自由转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与会计股权可自由转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与会计股份有限公司的剩余索取权(股权)分散在成千上万的股票持有者手中,并且可通过买卖股票的方式实现自由转让与流动,因而这种产权结构是典型的“集体产权结构”。随着股份有限公司产权结构迅速而广泛的发展,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这一产权结构下,企业剩余索取权与监督权、经营决策权相互分离,所有者不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成为企业的“外部人”,从而所有者与经理阶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局面。这就导致了会计的目标从向管理当局和债权人提供财务信息,转变到向投资者(股东)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在这一企业产权结构下,一方面会计信息已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其使用权和收益权属于社会公众,一旦会计信息出现失真将导致严重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但另一方面,会计信息是否提供、如何提供、何时提供以及提供多少等的决策权属于经理阶层,二者的矛盾使明确界定会计信息产权、确立会计信息供给的统一标准成为必要,这就导致了会计制度(包括法律、准则和其它规范)的出现,以限制信息供给者的权利。

由于股东进行投资决策所重视的是年度经营收益信息,从而使会计报告的重点由资产负债表转向了收益表。同时,还要求提供财务状况变动表以使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并利用财务报表附注来充分揭示与投资者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后来,实证会计研究发现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与股票价格同投资者决策更为相关,这就导致了从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向现金流量表的过渡。可见,在股份有限公司产权结构居主导地位的条件下,一种侧重于保护股东特别是普通股股东产权利益的“剩余权益会计理论”得到确立,并随股份有限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取代了“企业实体会计理论”,居于主流地位。另外,股份有限公司产权结构还导致企业并购行为的增加,从而使控股公司得到发展,这又促使合并财务报表在会计实务上的应用以及合并报表理论的发展。

3对未来会计发展的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把会计与产权的关系简单概括为:任何一个时期的会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产权关系上;任何一种类型的会计都要维护特定的产权制度;很多会计问题都可以运用产权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诸多产权理论中隐喻着会计思想;会计与产权的影响是相互而直接的。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将更趋多元化,投资渠道更趋多样化,并将出现更为广泛的产权国际流动,因而未来企业产权结构将更趋复杂,为了保护自己的产权利益,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与债权人、客户、供应商、雇员、税务机关、其它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大众等各产权主体都将对企业会计信息提出更高要求,会计将越发显得重要。通过分析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随着企业产权结构变迁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计理论与实务将朝着公平体现各产权主体利益的方向发展而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钟瑞庆,杨宏图.从产权角度看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J].四川会计,1998(1):6-8.

[2]田昆儒.论现代产权理论对会计的影响与挑战[J].现代财经,2000(8):44.

[3]候瑞霞.浅析会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变迁中的发展变化[J].管理视角,2007(9):98.

[4]廖新媛.不同产权制度下会计信息揭示的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3):57-58.

[5]陈蓁,殷俊明.产权、制度与中国会计改革[J].华东经济管理,2004(10):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