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氏棒微创取出术18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哈氏棒微创取出术18例分析

王军

王军(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卫生院吉林吉林132001)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221-02

【摘要】目的探讨哈氏棒取出术中的微创问题,减少哈氏棒取出术的手术创伤。方法采用上下分段切口,分别处理棒体及上下钩和加强、张力钢丝,后抽出棒体,取出上下钩。结果18例中除2例因固定钢丝太靠近棒体中部而采用大切口外,其余病例均于小切口中顺利取出,出血控制在100-200ML,无须输血。结论利用小切口分段处理,最后取出哈氏棒的方法是一种可行、微创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哈氏棒微创取出术

哈氏棒作为一种经典的脊柱后路内固定器械,有下钩椎板扩大开窗脱出法、大力钳断棒法、上钩倒撑取棒法。倒撑取棒法,目前已列为常规取棒法。已有40多年的应用历史,因其具有手术难度小,固定可靠等优点,所以应用广泛,但由于其需做多节段固定,因而手术创伤大。即使病人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时创伤也很大,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试用上下切口做哈氏棒微创取出术,经18例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显的减轻了手术创伤,术中不需输血,病人术后恢复迅速,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3-52岁,平均42岁。交通事故损伤10例,高处跌落伤5例,重物压伤3例,T11骨折伴滑脱3例,T12骨折3例。L1骨折2例,L2骨折3例,有15例病人不同程度的截瘫,手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上病例均经过了12-19个月的术后观察,术前经X线片检查确认可取除内固定后收入院手术治疗。

2方法与结果

病人经过必要的手术前准备,完毕后,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施行,病人取俯卧脊柱手术架上,常规消毒铺单后,先于约下钩水平处切开约5cm,逐层切开,剥离后,压迫止血。显露下钩处,同时取出下方的固定钢丝,后以辅料填塞创口压迫止血。再于上钩水平切开约6cm创口,逐层切开达两侧钩部以及固定钢丝,抽取钢丝后显露棒体之塔形锯齿部,因此部为棒体最弱处,所以以大力剪从此处剪短棒体后先取出上部残棒及上钩,再向上抽出其余棒体,取出下钩,同法处理另一侧。彻底止血后即可关闭窗口,渗血不多可不放置引领物。

3讨论

3.1哈氏棒微创取出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哈氏棒内固定术,因具有操作简单不须特殊医疗设备,固定可靠等优点,所以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广泛,但手术创伤口大为此手术一大缺点。因其固定脊柱节段多,所以取内固定时仍须做较大范围切开,同样给病人带来很大创伤,常须手术输血。所以寻求一种创伤较小,操作可行的手术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颈椎骨折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及颈椎不稳定,对颈脊髓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颈椎的生理解剖关系,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无痛情况下的功能康复.哈氏棒内固定的主要固定的主要着力点集中在上下钩部,有时辅以紧固和拉力钢丝加强,所以只要分别解除上下钩及钢丝的固定力量,则可以取出相应的内固定物,而棒体则可以利用其自身或脊柱的弧度抽出,这样可明显减少创面,减少出血,有利于病人尽快回复。经本组18例实践,除2例因钢丝结放置位置不好只得扩大切口范围外,其余病例都顺利取出,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3.2手术注意事项

3.2.1在做内固定时,选取合适的棒体长度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同时将给取内固定带来方便。

3.2.2在做钢丝加强做结时,尽可能靠近上下钩部,这样易于在小切口中处理。

3.2.3取内固定时术前应尽可能x线定位,这样可保证切口准确无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3.2.4在术中剪棒时,宜适度后撬棒体,争取玉塔形锯齿部一次剪断,因反复压剪易加重周围组织损伤。

3.2.5创口经细致止血后可以不放置引流物。

哈氏棒可增加脊柱稳定性,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解除对脊髓或神经压迫,脊髓功能有所恢复,达到早期生活自理。哈氏棒微创取出术可以克服全面敞开式取棒的损伤大、出血多的缺点,可免于输血。术后病人恢复迅速,可以给病人在生理上经济上、乃至心理上带来益处,经实践检验,为一种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