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科头乡小浪村卫生室湖南娄底417600
【摘要】目的:探讨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6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分型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辩证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65.6%,并发症对比中,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于无溶栓指标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时结合中医临床辩证分型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率,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中医辨证分型;对策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内科急症之一,多因冠状动脉突发性及持续性缺血缺氧致心肌坏死,临床多现持久性及剧烈性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并不能完全缓解,死亡率较高,威胁患者生命。目前,溶栓疗法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治疗手段,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大多患者无溶栓指标。故,为更好实现疾病针对性治疗研究,本文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及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51-72岁,均龄(57.6±1.8)岁;诱发因素:情绪波动14例,暴饮暴食11例,过劳5例,外感六淫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53-74岁,均龄(58.4±1.9)岁;诱发因素:情绪波动13例,暴饮暴食11例,过劳4例,外感六淫4例;两组年龄、性别、诱发因素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医《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死)急症诊疗规范》诊断标准及西医WHO规定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②无溶栓指标者:两周内现活动性出血,接受手术、活检术或有外伤者;血压控制不佳(160/100mmHg);动脉夹层瘤;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半年内至6h现缺血性脑卒中;血液疾病;严重器质类疾病;③均经临床诊断、心电图等确诊;④签订知情同意书;⑤检查记录及结果完整。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疾病者;②有溶栓指标者。
1.3方法
1.3.1中医辨证分型
观察组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死)急症诊疗规范》分为实证(痰浊闭塞证、气滞血瘀证)及虚证(阴血虚证、阳气虚证)。
痰浊闭塞证(7例):临床多现苔腻脉滑,胸闷发憋,口黏纳呆,肥胖。
气滞血瘀证(4例):多因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致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发生猝然心痛。舌黯或紫黯有瘀斑,舌腹静脉紫黯怒张。
阴血虚证(11例):久因饮食不调、劳倦过度、情志不遂等致心悸、胸痹心痛。
阳气虚证(10例):阳气虚衰、胸阳不展、神疲乏力,心脉阻滞,故致胸闷心痛。患者多舌淡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
1.3.2治疗
所有患者常规镇静、止痛、扩冠、抗凝治疗。
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辩证治疗。
药物滴注:60-80ml参麦注射液、40-60ml灯盏花注射液、500mg葛根素注射液各入250ml葡萄糖静滴。
口服汤药:①痰浊闭塞证: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②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加减;③阴血虚证: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④阳气虚证:参附汤合人参四逆汤加减。
1.4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积分下降>2/3;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或积分值下降2/3-1/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积分下降<1/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多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因情绪波动、暴饮暴食、过劳及外感六淫等因素致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后使相关心肌严重并持久性缺血导致心肌急性坏死,临床多现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症状,临床致死率较高,威胁患者生命[1]。
急性心肌梗塞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部分医家则将其列于“真心痛”范畴。《难经·六十难》中描述“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此描述症候与急性心肌梗塞危重阶段极相似[2]。本次研究中,结合我国中医相关规定将急性心肌梗塞分为实证(痰浊闭塞证、气滞血瘀证)及虚证(阴血虚证、阳气虚证),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虚证患者共21例,占65.6%,实证为11例,占34.8%,故患者多以虚证多见,因此可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虚实两证,症候不同,治疗重心也大相径庭,实证应以祛痰化瘀为先,虚证则需以益气养阴为要。本次研究,观察组经辩证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65.6%,且在并发症对比中,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可知辩证分型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率,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溶栓疗法作为急性心肌梗塞重要治疗手段其于应用中可有效降低疾病病死率,但在临床持续应用研究表明,大量患者于疾病治疗时无溶栓指标,难以行溶栓治疗。故对无溶栓指征患者予以积极中医治疗对疾病治疗具重要意义。据研究表明[3],参麦、黄芪等药物可益气养阴,扩血管,改善心肌供血,清除自由基;葛根素属单体-异黄酮化合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且可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改善缺血微循环[4];灯盏花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灯盏花总黄酮,可抗自由基,减轻心肌再灌注后心肌顿抑作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中栝蒌实、薤白、半夏等入药可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血府逐瘀汤为理血剂,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可益气复脉、养阴生津;参附汤合人参四逆汤主治元气大亏,阳气衰微、四肢厥逆。此上药物于疾病治疗可发挥其辩证治疗优势,实现针对性治疗,提升治疗效率[5]。
综上所述,临床于无溶栓指标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时结合中医临床辩证分型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率,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鸥,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2012,07(5):532-534.
[2]罗文娥,田真,纪春玲.急性心肌梗死的分型和诊断要点[J].中国社区医师,2004(18):13-14.
[3]卢林,黄如训.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分型的研究进展[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3,11(4):256-259.
[4]李安民,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4):86-87.
[5]牟向东,关键.严重的低氧血症可否作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溶栓指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