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盛锦(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生化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教学是生化教学中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急、慢性动物实验,以验证课堂理论。为了加强理论的理解,验证某些重要理论,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生化实验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化;实验课;教学体会
一、“讲授”与“示教”结合,以提高操作效率
实验前,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内容;然后上实验课,教师先讲授实验目的和要求,再讲实验操作方法。由于学生对实验课缺乏了解,独立操作能力差,在自己动手操作时仍然遇到很多困难,实验时间长,结果不理想。教学实践表明,在讲授实验方法的同时给予示范操作,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根据学生年龄小、独立性差的特点,教师在讲解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边讲边做。例如,开学的第一次实验是“饥饿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是生化实验课的基本操作。为能做好标本,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方法如何区别,教师的示范从如何麻醉兔子、剖腹、取肝要快速,并且要注意教导学生的操作方法,都给予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提问,并给予解答,使学生明确基本操作过程,再独立完成实验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效率,完成实验课的内容。
二、实验辅导“以点带面”,增进实验课堂秩序
由于中专学生独立性差的特点,虽然教师在实验前进行了讲解和示教,但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必须给予指导和辅导。每次实验我们把学生分为几个组,在实验操作中几乎每个组都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点,通常我们只有一个教师和一个实验带教教师,帮助了这组,另外的组就要等待,这样不仅耽误时间,也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
为了解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确保实验课的秩序。教师在辅导实验时,重点辅导一个组的实验,以这个组为标准,其他组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到这个组请教、观看,以便得到解决,这就叫“以点带面”。通常我们分八个组,要这些组开始实验时,教师注意观察,看哪个组接受能力强、操作顺利、速度快。如果是第一组那教师就应重点给第一组指导,使这个组能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如果其他组遇到一些问题,可以到第一组观看,还可以在第一组学生的指导下得以解决。我们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样教学可以保证课堂秩序和纪律,也有利于对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解学生对操作技能和原理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薄弱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实验时多设问和启发,以转变学生在实验中不善于思考的应付态度;
(2)让学生上讲台作演示操作;
(3)批改或讲评实验报告,将成绩列入期末总分;
(4)实验中加强巡回,随时收集反馈信息;
(5)加强实验内容的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
以这些手段来获取教改信息,开发学生的智能。如在“转氨基作用”结束时提出“人体内八种必需氨基酸分别是什么?体内合成尿素的原料是什么?部位在那里?尿素通过什么随什么器官排出体外?为什么?”通过抽题当面回答,记忆不理想的学生马上翻书复习,达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的目的,最后集中请两名学生解答,台下学生仔细观察讲解后进行“挑错式”评论,学生基本上能指出问题及纠正错误。最后由教师结合学生解答的问题的情况作补充强调,使学生当堂得到了巩固。
四、重视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作风
在实验课上应使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给予解释。为了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可将一些实验叠起来,如,饥饿对肝脏糖原含量的影响+肝脏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即可观察到正常喂食兔子和饥饿24小时兔子的肝脏试管的颜色区别,又可用学过的生化知识说明严重饥饿者及严重糖尿病患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生化机理。
实验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1号试管产生紫红色化合物,2号试管不产生紫红色化合物?因为1号试管有丁酸作为底物,与肝组织匀浆保温,丁酸可转变为酮体,可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的显色粉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2号试管无丁酸作为底物,与肝组织匀浆保温,无酮体生成,故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的显色粉反应不产生紫红色化合物。学生提问收到满意的结果,这既培养了分析观察能力,还促进了自学能力的提高,同时对教学也起了反馈作用。
生化实验有时还会出现与我们设想不符的结果,即使如此我们也应尊重实验结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例如“饥饿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一实验,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学生观察记录:
①号试管正常喂食兔子肝脏和②号试管饥饿24小时兔子的肝脏这两只试管的颜色分别产生什么颜色?①号试管为深棕红色,②号试管为浅棕红色,为什么?教师再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生化实验课是生化教学中佷重要的部分,为能上好每次实验课,教师应该注意中职学生的特点,熟悉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