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研究

廖晓姣,向洋

四川省绵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娩出的100例高危儿,设其为研究组,实行早期干预;择取同期娩出的100例健康儿,设其为对照组。给予体格检查与智力发育测试,对比干预后的高危儿和健康儿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智力发育状况与对照组部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运动发育状况则与对照组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高危儿采取早期干预可以促进其身体智能发育,减少高危因素给患儿神经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高危儿;早期干预;智力发育;运动发育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内存在对其发育可能产生有害影响的不良因素的小儿。这其中所涉及的高危因素既有可能与孕妇有关,也有可能与胎儿自身有关,诸如妊娠并发症、低体重、宫内窘迫、早产、病理性黄疸等均是常见的高危因素,若是没有及时给予干预处理,高危儿的视力、听力、智力发育将会出现异常,患有脑瘫的风险也会提高[1]。对此,需要通过早期干预来促进高危儿大脑功能的发育。本文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入的100例高危儿,试探究早期干预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娩出的100例高危儿,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娩出的100例健康儿,设其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研究组:男43例,女57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7个月,平均(4.22±0.47)个月;高危原因:早产51例,呼吸窘迫11例,病理性黄疸38例。对照组:男44例,女56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6个月,平均(4.16±0.35)个月。两组新生儿就年龄与性别等基线资料而言均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在新生儿娩出后为其建立档案,通过回院复诊或电话随访方式追踪新生儿的成长状况,由专科医生检查新生儿的神经反射、感觉知觉、运动能力、肌张力,并给予详细记录。

研究组采取早期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基于首都儿童研究所制定的针对0~6岁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来定期检测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缺陷,在发现异常后及时向高危儿家长解释清楚,获得患儿家长的配合。②早期给予触觉刺激、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进行前庭运动训练;后期给予感官刺激与运动刺激,培养高危儿的社交能力与认知能力,若确定有异常者则给予康复训练,条件允许者可联合家属进行家庭训练。③基于鲍秀兰所著《0~3岁早期教育大纲》及徐海清所著儿童早期发展系列教材《高危儿管理与干预》,加强对新生儿视听觉的刺激,并给予其抚触护理,引导高危儿进行婴儿操,训练高危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动作能力、个人社会交往能力[2]。④给予配合脑苷肌肽等药物营养脑细胞,10日一疗程,每月1次,连续3~5个月。

1.3观察指标

给予两组新生儿体格检查,使用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进行智力测评,对比干预后的高危儿和健康儿之间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的患者其临床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包——给予检验。所涉及的量资料以(±s)表示,以t值检验。假若两组患者的实验所数据经过统计计算结果为P<0.05,那么表明分组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体格检查

见表1,研究组各项体格检查结果均与对照组相近,但是因为患者基数较大,所以在翻身、独坐、爬以及独走上研究组依然与对照组有一定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危儿因在母体孕期或娩出过程中面临高危因素而出现危险状况,其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要远远高于健康新生儿,并且其出现智能发育异常或运动发育异常的风险也要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据林文玉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危儿的发育异常发生率可以达到健康新生儿的8~10倍,并且其罹患脑性瘫痪的几率达到0.3%[3]。但是,如果能及时为其采取早期干预,则有90%以上的高危儿可以恢复健康,而所谓的早期干预,主要是针对高危儿的大脑给予干预,利用高危儿脑结构与脑功能在此时期所具有的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再造能力,通过外界不断的刺激来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使其得到良好的认知发育与运动发育[4]。在本文中,采取早期干预的研究组高危儿在智力测评结果与体格检查结果上与对照组的健康儿非常相近(P>0.05),这实际上证明了早期干预确实可以有效改善高危儿的发育异常状况,使高危儿在发育中达到正常的智力水平与运动水平。当然,早期干预的效果也与其实施过程有关,家长是否充分认识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是否熟练掌握干预方法、是否与护理人员配合良好、是否坚持不懈地实施早期干预措施,这些都会影响到干预效果[5]。若能在高危儿出生后便开始进行早期干预,其效果要优于出生后半年再进行干预。

结语:

早期干预可以确保高危儿在智力和运动能力上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其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黄静,刘慧,夏丹.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04):143+145.

[2]张红敏,崔爱叶,郭霞.高危儿早期规范化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7):282-283.

[3]林文玉,陈钰,热依拉木·玉山江,等.高危儿早期干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02):179-181.

[4]赖翠婷,麦桂霞,叶优珊.早期干预对围生期高危儿预后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159-160.

[5]卢云,王艳娟.高危儿早期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92-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