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庆(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广东广州510630)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6-0373-01
沈英森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及全国第三、四批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幼秉家学,及长就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从医50载,精研医理、德高学深,擅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沈老师学习数载,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肾病水肿的经验总结如下。
1宣降肺气以散水
梁某,男,24岁,农工。患者因浮肿尿少一年多,伴腰痛,于1986年8月16日住本院中医科。患者自诉于1995年7月在湖南做工时,反复“感冒”,继则头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头晕、纳呆等,在当地就医时查尿规:蛋白++++,服西药(不详)效果不显,中医辨证:水肿(上实下虚型),治法以上宣肺热,下温脾肾,兼以利水、上宣肺热用银翘解毒丸,按常规,即早、晚各服一丸;中药用自拟“肾炎一方”加减,药物有:牛膝10g,车前子30g,茯苓12g,淮山15g,泽泻10g,熟附片10g,白术10g,杜仲15g,寄生15g,生地30g,茅根30g,益母草30g,山萸肉10g。用药过程曾根据症状变化,或加入苍术10g,黄柏10g,蝉衣6g,知母10g,黄芩10g中之一、二味,根据病人的不同表现,亦可酌加桑叶、麻黄之类,取轻而散之之意,而减去原方的泽泻、寄生、杜仲,每日1剂,复渣再煎分2次,早晚服用。此后患者定期前来复查并坚持门诊半年,均按上述中药治疗,至今未出现反复。
按:水肿多由肺脾肾三脏所引起,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不宣,则水道不利,初起时,多以肺失宣降为主,表现也多以颜面及表皮为主,此时宜以宣降肺气之法,因势利导,宣发肺气,促使卫气充肤温分肉以卫其外,熏肤泽毛以散其邪,如麻黄、荆芥、苏叶、蝉衣之类,以宣肺气,使其上通下调,水有出路,临证一定要详加辨证,随势应变,不可强攻硬夺,必致偾事。有时对生症风水,重在调理肺脾,宣达三焦,扶正祛邪,促其气化,此法临证效验良多。
2运脾化湿以制水
张某,男,54岁,工人。患者因患高血压病6年、伴双下肢浮肿10个多月,蛋白尿2个月,于1987年10月5日至1987年11月28日在本院内科住院,诊断为:慢性肾炎(高血压型);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病情反复发作,于1988年3月23日前来中医门诊,症见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浮肿,头晕、纳呆、大便烂,偶有腰痛,夜间口干,血压158/104mmHg,尿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舌淡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脉弦,中医辨证:水肿(脾虚挟湿型),治以温阳健脾,化气利水。治用:党参30g,白术15g,黄芪15g,扁豆花10g,厚朴10g,茯苓15g,大腹皮15g,砂仁6g(后下),苡仁30g,茅根30g,蝉衣6g,熟附片10g,地鳖虫6g,生地15g,赤芍15g,藕节15g,血余炭10g,小蓟l0g。上述药物中,地鳖虫使用3次后即不用,生地、赤芍、血余炭、小蓟等视尿血情况,逐渐减少药味,患者在服用上方药物后,浮肿及其他症状消失,可以坚持上班,故一直坚持服用上方至今,经多次查尿规,蛋白稳定在阴性~±~+,红细胞2~5,白细胞0~2。
按:水肿日久,伤及脾胃,致脾之运化失常,水湿内停,水道不利,脾阳不足在肾病水肿的病变中起重要作用,且脾阳不健,清阳不升,血尿蛋白尿亦可常见,本案以健脾益气,升清止血为主。且在病变过程中,久病入络,瘀血作为肾病水肿重要因素,瘀血可加重水肿,血不利则为水,也是加重蛋白尿和血尿的主要因素,病机错综复杂,临症之际,当明辨虚实之轻重,寒热之微甚,虚瘀之有无,然后厘定治法,方证相应,方能取效。
3温肾泄浊以主水
高某,男,21岁,大学生。于1983年4月30日因颜面浮肿住广州华侨医院中医科治疗。主要症状:颜面浮肿腰酸腰痛加重40余天。现病史:患者于1970年在汕头市患肾炎,此后病情时轻时重,缠绵不愈,于1983年3月中旬,自觉颜面浮肿、腰酸腰痛、神疲体乏、小便清长,且见咽痒咽痛,经在广州某医院门诊治疗无效,因本人不同意肾穿,前来我科住院。中医辨证:水肿(脾肾阳虚,外邪乘虚而入)。治疗原则:温补脾肾、解毒清热,透达外邪。方药:用济生肾气丸合术附汤加减作汤剂:熟附片10g,牛膝12g,车前子、生地、白术各10g,茯苓、泽泻、丹皮、猪苓各10g,淮山24g,茅根30g,蝉衣6g;有时加桂枝6g,如觉咽干、鼻腔干则不加。同时,早晚各服银翘解毒丸一只。
治疗近3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酚红排泄试验2小时总排泄量为57%,好转出院。7月25日出院后继续门诊治疗3个月,尿常规检查多次均阴性,随访2年多未复发。
按:水肿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尤以肾为本,久病必损及肾。脉症合参,此证以肾阳虚命门火衰为主,在治疗上重在温肾助阳治其本,利水消肿治其标,标本同治,是为得法。临症中消肿亦不能操之过急,中药消尿蛋白的问题,沈教授在临床中,对一些顽固病例,常采用小剂量大黄加入中药方中,使病人的大便次数增加1~2次,便稀易解,从而达到迅速减少蛋白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