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1龙振华2付正文1贺平1王鹏1
(1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山东枣庄277300)
(2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山东枣庄277300)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436-02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以恢复鼻腔粘膜形态和功能为最终目的,并为达到此目的而采取的诸如保护鼻腔基本结构(如尽可能保留中鼻甲)纠正鼻腔鼻窦解剖学结构异常,建立以筛窦为中心的各窦腔引流通道,改善和恢复鼻腔和窦腔通气状况等措施的一种新兴微创的手术方法[1],从而达到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的。
鼻窦内窥镜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技术核心为用良好的内窥镜视野清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开放被阻塞的窦口,清理息肉和水肿黏膜,使腺体和纤毛病变得以恢复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的。
随着鼻窦镜手术的日益普及,手术仅仅是整体治疗方案中的第一步,术后术区的上皮再生恢复实际上就是创面愈合和病变再生的相互竞争。鼻腔粘连、鼻腔狭窄、鼻出血屡见不鲜,造成鼻腔粘连的原因为术中操作对手术范围不细致的估计,以及术者判断病情不准确,术后术腔创面的处理不及时等。
1临床资料
1.1资料本科2004年底至今,共收治164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前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冠状位CT扫描,根据1997年海口标准分型分期[2]:Ⅰ型58例(1期23例,2期27例,3期8例),Ⅱ型73例(1期21例,二期43例,三期9例),Ⅲ型33例;均伴鼻中隔偏曲。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52例)、鼻塞伴头痛(51例)、鼻出血(5例)、脓涕多(56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等检查结果正常,均无手术禁忌症。其中84例做术后术腔填充物填塞,术后观察鼻腔恢复情况。
1.2对照情况见表格
普通组对照组
例数8282
治愈3854
合并其他疾病2215
无效数2213
总有效率73.17%84.1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期分型的对比分析:
分型分期例数治愈无效鼻腔粘连
Ⅰ型1期231229
2期271791
3期8530
Ⅱ型1期211362
2期43221110
3期9423
Ⅲ型3319212
2制作方法与用法
鼻腔填充物为X线胶片经过25%的“84”消毒液浸泡1小时,去除银汞面,防止鼻腔粘膜吸收引起中毒反应,或是未镀银汞的胶片,将此胶片根据病人鼻腔的大小剪成相适应的形状,如()等,表面用涂有红霉素软膏的凡士林油纱块包裹2层,消毒备用,手术中将鼻腔炎症粘膜及息肉等病变清除干净后将备用填充物置于鼻腔,术后4天后取出,鼻腔术区及时给予生理盐水每天清洗换药1次。用生理盐水清洗对创面的恢复和鼻腔鼻窦黏液的排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局部换药极为重要,术后鼻腔鼻窦的渗出物、粘连带如不能及时清除,窦口可再次狭窄阻塞。
3结果
70%的患者术腔创面可恢复良好,术区粘膜上皮化,无纤维化,无肉芽形成;20%的患者术区创面恢复欠佳,因有合并鼻息肉病变或其他复合疾病的存在,术后局部盐水清洗,并同时口服抗生素;10%的患者术区创面粘连,因有反复复发等病情存在[3],术后给予局部盐水冲洗,并油纱条填塞,严重时考虑再次手术以改善症状。手术患者住院一周,手术顺利完成,随访追踪3—6个月,患者鼻腔使用改良的鼻腔填充物,除8例因重感冒反复发作的鼻窦炎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无鼻腔粘连,疗效满意。
4讨论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经过手术中的操作,切除不可逆的粘膜结构及修整需保留和维护的鼻腔粘膜组织,对由于术中操作而导致的术后术腔粘连,窦口或术腔狭窄或闭锁,影响鼻腔通气功能的,术中将改良的填充物(做成双层隔膜状)填塞鼻腔,此填充物既不易脱落,又有韧性,X线光片能较好的起到隔离粘膜状态,外裹红霉素软膏的油纱块可有效的起到局部消炎、润滑、保护手术创面的作用,有利于术区鼻腔粘膜的修复,此种填充物既容易找到又经济耐用。
参考文献
[1]MayA,FriesU,ZubcovlvantscheffA,etal.EndoilluminationGuidedlntranasalmicroscopicdacryocystorhinostomyfordifficultcases.ORL,2002,64(1):11-15.
[2]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3]吴建,范静平,瘳建春,等.三种术式鼻内筛窦手术后内窥镜和CT评价[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4):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