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斐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26000
后进生,在班级里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习惯成问题,不乐学甚至厌学;一种是看着很努力却总也学不得法,成绩都处于下游水平。前者看着“可恶”,后者看着“可怜”。可细想想,前者的不良习惯多多少少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所致,后者在学习上已经尽力,所以两者皆可宽容。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后进生跟紧队伍,甚至有所超越,而不是越落越远。
“课堂上,请握紧后进生的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缘于一次所见、一次所闻和一次所感。
一次所见:一位老师借我们班上美术公开课,我坐在旁边惊讶地发现举手举得最高、发言最积极的孩子都是在我数学课上不言语甚至经常上演点“小插曲”的那几个孩子。
一次所闻: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一位高年级的数学老师,偶然跟她说起后进生的事,我就抱怨班上有几个孩子总是作业不及时完成、不及时订正、书写潦草马虎等等。这位老师就说:“到了高年级还要不得了,不是不做的问题,而是不会呀!”
一次所感:实际是自己的一次矛盾的心理反思。自从减负以来,追求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了数学教学最朴素也是最高的要求。最精炼的导入,最精华的新授,最精选的练习,学生探讨、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也都是掐准了算的。这时候后进生怎么办?看到他们做小动作三番四次提醒,打断课堂影响情绪,喊起来回答问题,支支吾吾说不出,三启四启而不发,最后教学任务完不成,更谈不上高效。如果不管,老师心里有明镜,谁什么问题能回答、谁什么问题答不好一目了然,一答一个准,课堂气氛好,教学节奏快,大部分学生也都会了,练习也来得及做了。可后进生呢?反正没他什么事儿,玩起来连紧张感也没了。不管肯定也不行,怎么管才能管而不失效呢?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认为只有“课堂上握紧后进生的手”,才是使他们不再“后进”或不更“后进”的关键。这一想法也促使我进行了教学行为的尝试。
一、提醒时用肢体
对于后进生应采用更直接、更显性的方法,如边讲课边走到他的身边,眼睛看着全班同学,而伸手去将他的书本文具放放整齐,把多余的东西塞进他的抽屉,故意将他的桌椅挪一挪,或是轻轻拍拍他的背、扶正他的头。这些举动比用眼睛说话更直接、力度更大,比用语言提示又含蓄些,也不会中断正常教学。
二、举例时成焦点
数学课上常常会有举例子、作比较、创设问题情境等教学环节,我经常会从身边汲取信息,一方面贴近生活,另一方面同学们也觉得很有趣。这时候就可以不失时机地用上后进生的名字,让他们成为大家的焦点。比如,某某的家离学校多少米,某某某的家离学校多少米,谁家离学校近啊?再如,大家看看某某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坐着哪个小朋友啊?
虽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跟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本人都没什么关系,选谁来举例都一样,但是对被选中的那个学生来说,因为被所有人关注注意力一定特别集中,因为涉及到自己,他一定会努力思考,希望自己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自己的名字被所有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及一定还很得意,如果老师这时点他回答问题让他尝点甜头的话,这种兴奋劲儿还会持续,可谓是一箭多雕。
三、提问前先预告
课堂回答问题不仅是听没听、懂没懂的问题,更是数学思维缜密性、有序性、完整性的展现,也是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后进生也应该得到这样的机会。但后进生确实在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表达水平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要让他们体验发言的乐趣就需要老师去帮助他们。对后进生可适当降低要求,要提问先给个预告,让他们充分准备,会使每次提问更有意义、每次回答更有价值。
四、课隙间悄悄话
在这里所说的课隙间指的是课堂上同学们自主交流、合作学习、教师不用讲课的时间。这时教师除了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讨论情况外,更多的要关注后进生,抓紧时间和他们说说“悄悄话”。可以提问,了解一下本节课到现在为止他掌握的情况,适时点拨;可以夸夸他刚才的表现,鼓励他继续保持;可以提出“诱惑条件”,如果接下来再回答两个问题就奖励你一颗星等等。总之,不管和他们说什么,目的都是帮助他们把心留在课堂上,把该学会的及时掌握。
五、练习时开小灶
以前我习惯在学生课堂作业时抓紧时间批改几本家庭作业,这样实际上课后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催个别学生(也就是后进生)的课堂作业,有的时候甚至拖到放学后。因为后进生本身就爱玩,课间根本静不下心来完成作业,就算静下来,不会做的还是做不出来,而除了放学后老师再也找不出比课堂更好的时机来辅导了,这样后进生的作业永远最后完成。而现在,我利用课上时间盯紧几个后进生,他们的作业都能及时过关,我不用跟着后面“讨”,他们下课也可以安心地玩,可谓事半功倍。
关爱后进生是我们永恒不变的情感,转变后进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将爱与责任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才更有意义。但面对后进生,想说爱他们真的不容易,要做到就更难了,需要我们敞开更豁达的心胸去包容,炼就更睿智的技艺去启迪,然后摘掉近视眼镜,模模糊糊间他们变美了,就握紧他们的手一路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