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莹山东邹平县鲁中中等专业学校鲁中高级技工学校256200
摘要: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是我国加速培养技能人才最具实效性和方向性的宝贵经验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技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校企合作必然成为技工院校的重要工作。在新形势下,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合作水平,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一、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方法
1.校企合作的形式与方法
一是“订单”式培养培训。这是一种较普遍的做法,学校每年在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例如,企业需要电工人才,那就在招生时着重招收机电专业的学生。如果企业的电工暂时比较多,那么在招生时就少招机电专业的学生。这种合作的关键是不搞形式主义,确保合作企业参与学校的整个管理。
二是集中培训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一方面,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或产品类型,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碰到新知识、新设备、新工艺等,为使职工能很快地了解新知识、懂得新工艺、熟练操作和维护新设备,必须对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另一方面,即使在不调整产品结构或类型时,但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也需要对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进行提升。通过校企合作,分期分批地在合作学校或在企业内对企业职工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短期集中培训,使企业职工的知识不断得以更新、技能不断得以提高。
三是“校企互动式”。学生在实训中做到“五合一”,即(1)车间、教室合一,强化企业意识,让学生真刀真枪动起来,确保技能训练到位;(2)学生、学徒合一,学生实习时,既是一个技能学习者,又通过训练成为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者,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3)教师、师傅合一,专业教师既是理论的传授者,又是操作实习的师傅,克服了理论教师灌一套,实训工场不对号,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4)理论、实践合一,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块化实训,在实训中学理论,在学理论的同时去操作;(5)作品、产品合一,学生实训时的作品就是为企业加工的产品,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四是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每年举办一届由企业冠名的专业技能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由企业领导来校发奖和证书。如“铁雄杯”、“伊利杯”、“红钢杯、“宏宝杯”等竞赛,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确立了自信,提高了技能;又宣传了学校,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同时也为企业挑选优秀毕业生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平台。
五是共建学校实训基地。建立电焊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汽配实验室,均由校企共建,增强了学校的实训实力。此外大力加强校园企业文化建设,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2.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方式)在于顶岗实习
如果说,一所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好不好,关键看其是否有效开展校企合作的话,那么,一所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关键环节是顶岗实习效果好不好。首先,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就业的“桥梁”。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普遍高于其它类型院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重视顶岗实习,因为经过顶岗实习,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中,得到企业的认可,最终实现了就业。其次,顶岗实习是检验学校教育成效的“试金石”。有了这样的“试金石”,学校教育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一试便知。
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冷热不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感到学校的积极性很高,但有些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也使得校企合作覆盖的面不广,无形中降低了校企合作影响和效果。
二是缺乏政策的有力支持。校企合作能否顺利开展,既取决与校企双方的积极作为,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虽然目前各级政府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校企合作的文件和措施,但从宏观层面看,仍然缺乏一个国家性的政策法规,这就导致在合作过程中对合作双方缺乏约束、规范和过程控制,造成半途而废的结果。
三是临时性就业问题。有的企业有意把毕业生当作廉价临时工,学校应该与之协商,促其纠正,企业如不纠正,则应停止合作,另选合作企业。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会创新,根据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高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石火学《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模式》.高等教育研究,2000,3。
[2]吴万敏张辉《产学合作:发展中职教育的战略选择》.江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3]徐国庆职业教育发展的设计模式、内生模式及其政策意义[J].教育研究,2005,(8),58-61。
[4]朱新生《教育发展研究》(沪).2006,11A,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