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英邹舒倩邓伟英(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广东佛山5280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4-0446-02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疼痛的特点及护理。方法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的特点实施整体护理。结果通过对晚期疼痛患者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辅助患者进行抗癌治疗。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进一步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护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的比例为30%—50%,晚期患者为60%—90%,我国近年来的调查显示约50%的患者伴有疼痛,直接由肿瘤引起疼痛为癌症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占65%—85%[1]。癌症疼痛可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干扰和破坏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缓解或解除癌症患者的疼痛,提高生存质量是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对我科120例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干预及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0例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男59例,女,61例;年龄41~76岁,平均52.32岁;其中肺癌27例、食管癌17例、直肠癌31例、子宫癌22例、肝癌9例、胃癌10例、前列腺癌5例。通过疼痛数字评分法以及口述评估法综合评定,其中轻度疼痛30例,中度疼痛43例,重度疼痛47例,经合理用药及综合护理后患者疼痛完全缓解。
1.2方法
1.2.1护理评估
只有准确、客观地评估疼痛,才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因此,应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详细收集全面的疼痛史,包括疼痛的发生时间、部位、程度、性质及对患者和家属的影响。疼痛治疗开始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反复评估,以便观察治疗效果。
1.2.2疼痛分级
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分为4级,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可耐受,日常生活不受影响;Ⅱ级:中度疼痛,疼痛较重,可短时耐受,日常生活及睡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持续,不能耐受,日常生活及睡眠受到严重影响,必须服用止痛药。美国疼痛协会已建议将疼痛分级作为第五生命体征[2]。
2护理
2.1疼痛观察
疼痛的观察往往易被忽视,只有在患者提出疼痛或要求镇痛时才被动地予以处理,而有很多患者不愿如实报告疼痛,误认为疼痛是癌症晚期不可避免的症状,担心用药后成瘾,以及用药后一旦疼痛加重再用药无效,本科是无痛示范病区,专门成立医护疼痛小组,医护每天进行疼痛评分2次,出现爆发痛处理后30分钟后再评分,直至疼痛评分小于3分。
2.2实施镇痛护理
2.2.1护士准确评估患者症状后,协助医生实施镇痛方案,即非药物镇痛和药物镇痛。一般首选非药物镇痛治疗,为缓解患者疼痛,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变换体位、适当按摩,以减缓疼痛症状。②听音乐、沉思、深呼吸放松肌肉,使精神和身体达到一种松弛状态,转移和聊天、分散患者集中在疼痛上的精力,以缓解疼痛和焦虑。③鼓动患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肿瘤康复俱乐部、义工组、病友支持组织等,争取朋友、亲人及社会的支持,用积极的心态,阻止疼痛的恶性循环。④皮肤刺激如冷热敷等松弛技术,减轻肌肉紧张,炎症及痉挛引起的疼痛。非药物镇痛无效时遵医嘱按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药物镇痛。
2.2.2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焦虑!恐惧等均可加重疼痛的程度,反过来疼痛又会影响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应该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要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与病人建立相互信赖的友好关系;鼓励病人表达其疼痛的感受及对适应疼痛所做出的努力;尊重病人在疼痛时的行为反应,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位置上理解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2.3.1便秘
评估大便情况,轻度可饮食调整,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重者可口服中药制剂如六味安消胶囊、大黄苏打片,外用开塞露,必要时灌肠。应用药物的同时适当增加活动量、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减缓症状。
2.3.2尿潴留:局部热敷、按摩、听水声诱导排尿,针灸,必要时导尿。
2.3.3恶心呕吐
加强观察,症状严重时给予止吐药物,少量多餐,膳食调理。并做好心理护理,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饮食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呕吐后及时协助患者漱口并更换污染的被服,保持其舒适[3]。
2.4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的病房环境,针对老年患者加强安全管理,设床档,专护,房间保持整洁,东西放置有序,地面干净无水,设有防滑设施,每个病房配置电视机,为老人订阅适合他们的报纸,使他们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讨论
通过对癌症患者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干预,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按照WHO推荐的癌症镇痛三阶梯止痛法并运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相关疼痛知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患者纠正了不良情绪,缓解了疼痛,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萍.肿瘤与疼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7.
[2]姜安丽,石琴.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1.
[3]于保法.肿瘤病人心理变化及探索[J].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