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胡建

◆胡建山东省桓台县陈庄中学256400;刘涛山东省桓台县起凤镇鱼龙中学256400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新领域,是解决环境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措施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化学教学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为了切实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必修课教学的同时,还在活动课教学中拓展,并且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要深挖教材内容,树立环境意识。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最可靠的工具,离开了课本,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课本,不断挖掘教材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环境保护常识、环境保护的前景等内容,有目的地、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

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提供了较丰富素材,但我并没有停留在简单介绍空气成分的发现、研究和大气污染,而是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并设置了一些疑问。如:“现代工业发达,烟囱林立,空气中哪些成分增加了?”“这些成分的增加,将引起哪些后果?

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一、水在自然界的存在”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3/4。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的星球,难怪有人说把地球称为水球更合适一些。”

在教学第二册第三单元“金属”时,介绍了某些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如汞污染、镉污染和铅污染。以铅为例,我介绍了以下这些内容:铅是目前污染最广泛的元素之一,它主要是来自工矿企业排放的“三废”和汽车尾气。

二、在活动课教学中拓展

1.举办环境科学知识讲座

讲座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好途径,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我国的生态资源、环境现状及进行环境保护的各种措施,拓展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2.组织环境纪念日活动

结合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土地日(6月25日)、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无烟日(4月7日)、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植树节(3月12日)、爱鸟周(4月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等,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环保的知识、资料、图片。

3.开展环保小实验

在活动课中可组织、指导学生开展“酸雨的形成”、“大气污染”、“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环境现象、评价环境问题的能力,包括进行科学分析、判断、尝试提出改善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在社会实践中提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深入社会实践,通过自己组织、设计、实验,最后获得成功,才能体验到一种精神满足感。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能获得真切的感受,深深地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共同遵守环境道德规范的能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提升环境道德层次,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开展参观、访问等实地考察、调查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调查进行环境教育,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可组织学生考察家乡的生态环境,如“家乡水质考察”、“家乡水源污染的原因及分析”。

2.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环保活动,配合市、区环保局,做义务宣传员,向市民分发环保宣传材料,举办环保知识咨询;成立“绿色小记者站”,编印环境教育宣传材料。例如:利用环保专栏园地或宣传材料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知识,报道一些世界各地的污染事件,介绍新千年第一个世界环境日(2000年6月5日)的主题是“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3.开展环境检测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可组织学生开展酸雨的测试活动,师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以便下雨时学生能准备好接雨水的工具,并向学生阐明接雨水必须注意的事项:首先,接雨水的工具——脸盆,必须干净,不能有酸性或碱性物质;其次,接雨水的地点应该选在厂区,而不是随便什么地方;第三,所接的雨水必须是刚下时的雨水,否则,雨下得时间长了,空气中的污染物已被冲刷干净,便很难再接到真正的“酸雨”。通过测试,学生明白了工厂排放出的SO2等废气对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体察了乡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发明创造能力。一方面,使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初步形成了认识、评价环境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形成了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和初步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促使学生及周围人群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向着有利于自然和谐的方向转变,学生的直接参与真是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