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王喜莲

◎王喜莲(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教师进修学校,河南商丘47610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201-01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从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儿歌、故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等方法入手。采用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兴趣;师生感情;情景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体现,学习效果就会是最佳的。所以,学生能否有兴趣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一、培养融洽师生感情,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三角形的内切圆》一节,我拿一块三角形布头,要裁出一块尽可能大的圆形布娃娃头像,让学生们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同学们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帮”老师解决难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如何画出三角形内切圆这一目标。《轴对称》一节,我让学生观察我们学校的两幢教学楼(包括门窗)有什么共同特点,并且让学生把教学楼的平面图在纸上画出来,把两楼中间的甬路作为一条对称轴。另外学生们还热情激昂的举出双喜字、飞行的蝴蝶、蜻蜓等轴对称生活实例,学生们联系实际生活充分感知对称、欣赏对称,增强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浓厚兴趣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创设学习情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转化为“乐学”。

三、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分一分》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也尽可能的陪孩子们一起玩学具,领着他们一道让那些五颜六色的小圆片、小五星、小棒将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呈现在我们眼前,并且一定要口头说出算理。这种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是在教学稍有难度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算式时,我也觉得异常的轻松。让我们相信孩子吧,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拥有和我们同样的权力,敢于动手,敢于说话,敢于思考。因为是苍鹰,终有羽翼渐丰、振翅翱翔的一天。

四、在儿歌、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数列》时教师与学生共同背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得出n知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又如,讲《极限》时,我解析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观点来提升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极限的兴趣;学习等差数列时,可以讲述数学王子高斯从1加到100故事。学习等比数列时,讲述古代印度太子“西拉谟”鼓励军棋发明者的故事,这样以故事索引,当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时,接着书归正传,把学生欣然带进“兴趣化学习”。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样的,除了上述几点外,另外课内多启迪学生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组织数学竞赛、开展数学游戏、介绍数学史话等,也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