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职业培训;制度完善
作者简介:王秀荣,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在我国现代义务教育体系中,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层单位,是将学生和学校连接在一起的载体。在班集体中,班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受学校法人的委托对班级实施责任管理。因此,班主任就成了学生和教师及学校之间的纽带,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中起着协调和沟通的桥梁作用。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双职业生涯者”,一方面他们是学校中最基层的管理者,学校的办学思想、规章制度、教育教学绩效管理与评价,从班主任身上都能够体现;另一方面,班主任往往是由主课教师担任,他们是教学能手、业务骨干、科研带头人,他们的工作任务比一般任课教师要复杂得多、艰巨得多。因此,一个班级的发展,班主任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将对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
长久以来,学校的领导和任课教师都认为班主任只是教师的副业,班主任仅仅是要求一些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再额外付出一些精力来管理班级纪律。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引下,班主任工作往往是由那些年轻的教师来兼任,甚至强制刚毕业的新教师必须要做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将班主任视为“副业”的结果是,他们要么不愿意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要么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了工作岗位上,想好好表现,将班级带好,但是因为缺乏经验和在大学里没有系统地学习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知识,而很难胜任这份工作,这不但不利于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也会对学生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班主任工作不是依附于教学工作而获得存在价值的,而是具有独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支撑理论和方法的一个独立自主的工作系统。班主任专业化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专业化。班主任除了应具备一般科任教师的基本品质外,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等方面还有一些更广、更高、更深的要求,这就决定了班主任专业化的特殊性。
2006年教育部发文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那么,班主任专业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综合已有的研究文献和自身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班主任专业化就是指在新的时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班主任,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人际协调等多方面的教育知识,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实践中运用、消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
二、现阶段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专业培训不到位
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是2002年提出的,对于该研究起步较晚,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学科建设还没有像其他学科那样正常发展起来。另外,基于“推进工作缺乏着力点”的考虑,一些科研院所还没有把“班主任工作”的学科建设纳入视野,而中小学又没有能力承担起学科建设的重担。这就导致了国内“班主任工作”学科建设形不成规模,到现在还没有设立和开发以班主任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与管理知识为主的课程及相应的班主任专业课程标准、课程指南。班主任教育仍未纳入教师教育系列范畴。
在学科建设不足的情况下,目前所存在的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就缺乏理论支撑,教育部门组织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的短期培训课程大多都流于形式,仅仅讲解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讲的内容杂而肤浅,讲师都无法将这些知识整合成系统的班主任专业化知识,接受培训的班主任也就很难学到对其职业发展有益的知识了。
2.认证资格不规范
2006年9月,教育部首次启动实施针对全国中小学几百万班主任教师的培训计划,要求从2006年12月起,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均要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这是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力举措。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凸显了我国在中小学班主任资格认证中存在的不足。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规定的一种职业准入制度。现在我们国家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十分规范,但还没有对班主任工作资格审核。目前中小学的班主任工作,主要是通过学校领导的安排并参考教师个人的意见来进行指定任命。教育部规定了所有中小学班主任都要进行职前或职后培训,但是对于什么标准的教师有资格做班主任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就导致了班主任水平的参差不齐。要想彻底地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应当设置一个准入门槛,从班主任人选的学历水平、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水平、班级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身体条件和个性特征等方面来进行资格考核。
3.价值取向不科学
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认为,班主任的职责主要是组织、教育、管理学生,尤其应承担更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班主任应该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生心灵的保健师,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但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当前中小学班主任绝大多数把精力放在了智育和班级事物性管理工作。
在没有明确的班主任工作资格认证的情况下,目前中小学的班主任都是从学科教师群体中产生的。这样,他们的主要职责仍旧是学科教学。虽然现在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目前对中小学教师的考核主要还是从教学成绩方面进行的,这就导致班主任在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即便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也是将重点放在提高班级成员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班主任如果将目光紧盯在班级成员的学习成绩上,就很难配合去接受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更不用说主动地去学习专业化知识了。
4.岗位待遇不合理
阻扰班主任专业化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班主任工作待遇的问题。现在,班主任工作的津贴是每个月十几元到几十元。从八十年代至今,教师的工资已经翻了数倍,而班主任津贴到现在还是基本上维持在原有水平,这种津贴标准既不能与变化的社会现实相符,更不能反映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价值。
在精神层面上,尽管社会上、教育内部也开始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从精神鼓励的角度做了一些努力,比如每年教师节前后由当地党委政府评选相应级别的“优秀班主任”。但“优秀班主任”的评比似乎只是在特定的时节,评选名额与班主任总数来说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的。另外,在对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比与晋升的考评方面,班主任工作的赋分较低或者根本不考虑,这极大地挫伤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我们不能忽视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付出,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对他们工作认可的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就是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如果不能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可能会在班级管理中敷衍了事,极大地阻碍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对班主任建设的对策建议
1.重视班主任职前职后培训
当前的专业化建设,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在资格认证仍不完善的情况下,要达到专业化的目标,只有通过学历教育、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理论的培训、职后的工作实践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来完成。因此,班主任的专业化是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过程。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师范教育阶段就应该开始。在校的师范生以及还没有做过班主任的教师,应该做好当班主任的心理准备,除了掌握所学的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有更深入的儿童生理学与心理学知识、组织与管理知识、沟通与交流知识、班级建设与管理知识。要掌握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技巧,形成操行评定、正确评价学生的基本技能,具备组织班级活动的初步能力等等。当班主任入职后,更应该做好职后培训工作。班主任进行在职培训,可以结合自己已有执教经历,继续发扬自己已有的成功经验,克服不足,改善自己的执教和管理风格,这样能对于培训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将培训内容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班主任专业化知识体系中,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班主任高尚的道德情感
专业化的要求之一是具有专业精神,也就是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在班主任专业化的过程中,外在的激励措施可以提高他们的成长动力,但是维持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最大的动力必须源于他们的内在需求。班主任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正是这种爱与责任促使班主任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班主任提出的更高要求;正是由这种热爱积聚起来的专业信念为班主任职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无穷力量。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广大的中小学生,所以班主任不仅要有责任感,还要具有尊重感、公正感和职业幸福感。现在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班主任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选择,在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的快乐,他们才能真正地尊重师长;对于班级所有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仅以学业成绩来判断学生,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挖掘他们的独特潜力,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在高负荷的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消除职业倦怠的最佳途径就是班主任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拥有职业幸福感。
3.激发班主任自我成长需求
一些班主任对班主任专业化存在顾虑,担心班主任专业化会给他们添麻烦、增加工作压力。如果班主任专业化让班主任感到是一种压力和负担,班主任是不会对专业化感兴趣的。因此,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让班主任发现专业化的好处,让班主任明白专业化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干好工作,使班主任产生成为专家型班主任的愿望。班主任专业化不应是刚性的任务,而是柔性的。学校是班主任工作的具体环境,学校对班主任既要有制度上的要求,更要有温情的关怀。在班主任走向专业化的过程中,学校要始终关心班主任的工作和生活,关心班主任的身心健康。班主任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就可能会激发出积极工作的动力。
班主任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要想胜任这份工作,应该持续地学习、提高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教育科研意识,并在工作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发挥对班级建设和管理的充分自主权。另外,班主任应当学会以研究的态度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研究,在不断的研究与工作中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经过专业化培训的班主任,如果具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具有强大的自我专业化成长的需求,当然还需要一个有效外部制度作保证。
4.完善班主任工作规章制度
自从2002年提出班主任专业化理念以来,经过近年来的讨论,该理念引起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要想真正落实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必须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我们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班主任的职责制度、培训制度、资格制度、职级制度和薪酬制度等,为班主任的专业化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班主任职责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班主任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形成清晰的专业角色意识,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前提;班主任培训制度则能帮助班主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总结反思时能有理论支撑,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基础;班主任资格制度可以选拔合适人才进行该项工作,既是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认可,又能淘汰一些不适合做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达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班主任职级制度则能够调动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又能激励班主任珍惜专业信誉、进行专业追求、促进专业发展;班主任薪酬制度的规范化可以激发班主任的工作动机,也体现了国家和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能够增加班主任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另外,由于我国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特别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就要求学校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制度,转变观念,真正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解放出来。在工作安排上,能够考虑到班主任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而适当减少所带课时,并建立“轮训制”,鼓励本校班主任分期分批地参与继续教育和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同时,学校管理者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本校班主任的专业化提高,积极探索由学校和班主任共同承担教育成本的专业化培训经费分担体制,这样,专业化培训就不会加重班主任的经济负担,能从内源性方面激发他们自我成长的需求,从而保证了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工作的持续稳定和高质量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立华.班主任专业化:工作范式的转型[J].教育管理,2007(6).
[2]曾佑云.立足校本培训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8(1).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2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