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腮腺炎38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氟尿嘧啶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腮腺炎38例临床观察

杨云红1赵爱珠2赵鹏飞

杨云红1赵爱珠2赵鹏飞3

(1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2渭南市疾控中心陕西渭南714000)

(3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白杨卫生院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目的观察,氟尿嘧啶联合利巴韦林静滴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附属医院2007年3月~2010年10月诊断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门诊患儿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静滴,治疗6日;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氟尿嘧啶注射液8mg/kg/d,静滴,治疗6日。观察其症状体症,腮腺的变化,并依据相应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3.2%与14.7%,总有效率分别为97.4%与88.2%,均P<0.05。结论氟尿嘧啶联合利巴韦林静滴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氟尿嘧啶利巴韦林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213-02

1引言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发病快、传染性强,可形成流行。一般呈散发,以冬、春季节发病为主。临床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严重的影响了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我附属医院从2007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氟尿嘧啶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38例,疗效较好。

2资料与方法

2.1资料:72例患儿均为我附属医院2007年3月~2012年10月诊断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门诊患儿。剔除合并有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

2.2两组资料比较: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岁~14岁,平均8.5岁,一侧耳垂下肿大25例,两侧耳垂下肿大13例,伴发热、乏力32例、伴厌食、呕吐15;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4岁,一侧耳垂下肿大20例,两侧耳垂下肿大14例,伴发热、乏力30例、伴厌食、呕吐11例(表1)。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表1两组病例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比较

两组病例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2.3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2.4治疗方法

2.4.1对照组: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静滴,治疗6日。

2.4.2治疗组: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氟尿嘧啶注射液8mg/kg/d,静滴,治疗6日。

两组患者均禁止吃肉类、乳类食品及刺激性食品,禁止服用任何饮料。停用一切药物。

3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6日,体温正常,肿大腮腺恢复正常,疼痛消失,一般情况好。有效:体温正常,疼痛好转,腮腺肿大面积缩小>1/2。无效:仍发热,腮腺肿大面积缩小<1/2,疼痛无好转。

3.2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表2)。

表2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

两组疗效比较,P<0.01。

4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症状,肿胀腮腺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不及时治疗,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1]。

氟尿嘧啶在体内先转变为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通过阻止尿嘧啶和乳清酸掺入RNA,达到抑制病毒RNA合成的作用。有研究结果显示,氟尿嘧啶对炎症性淋巴细胞具有高亲和性[2],氟尿嘧啶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3],氟尿嘧啶可使CA的凹空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诱导凹空细胞凋亡,抑制淋巴结的生长、水肿[4]。所以氟尿嘧啶对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腮腺有高亲和性,对肿大的腮腺有快速消肿作用。氟尿嘧啶静滴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据我附属医院长期的临床观察,氟尿嘧啶联合利巴韦林静滴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3.2%与14.7%;总有效率分别为97.4%与88.2%),消除肿胀、减轻疼痛的效果明显,而且明显缩短病程,显著增加痊愈率和有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任红,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

[2]程宏,刘彦信,张锦春,刘士廉,郑德先,CD33和5-氟尿嘧啶在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协同作用及P53的表达,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22期,1962。

[3]陈树堂,氟尿嘧啶治疗扁平疣,开封医专学报,1995,第1期,43

[4]朱娇媛,简小平,杨光明,李巧琴,氟尿嘧啶治疗女性尖锐湿疣临床观察,医学临床研究,2008年5月第5期,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