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考研真题看英语翻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从2012年考研真题看英语翻译

李小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摘要]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阅读理解C节即翻译考题考察学生的英语和汉语理解和转换能力,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并且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百科知识。本文对2012年的真题做了分析探讨,旨在对考研学生提供翻译思路和方法的帮助。

【关键词】前置法后置法词性转换

一引言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C节即翻译的表述是:“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考生需要阅读一篇约为400词的文章后将其中5个划线句子译成汉语,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然而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考生,在做翻译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影响,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干扰,就会出现自己都不知所谓的翻译结果。因此,翻译不单是语言形式的转换,也是思维方式的变换,这就要求在汉译表达时,要把原句中的单词,短语及句子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语义和语序的选择和调整。

笔者对多年考题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划线部分句子的句式各异,结构比较复杂,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深度。知识点方面考察侧重于定语从句,包括嵌套式定语从句和多重复合句。此外,同位语从句,宾语从句,被动语态,状语结构,形式主语,较长定语修饰成分,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代词的指代,根据上下文选择词义等也是考点。这里随机选取了2012年的翻译考题做一分析,抛砖引玉。

二真题分析

2012年翻译文章选自Nature(《自然》)杂志2011年4月14日一篇题为UniversalTruth(《普遍真理》)的文章。文章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尤其是语言学)角度论述了哲学意义上的“普遍真理”,因此要求考生具有各种学科的相关常识,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各句的含义。要求考生翻译的5个句子既体现了各种不同的句型结构,也有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本文按照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一一分析。

①Inphysics,oneapproachtakesthisimpulseforunification(状语)(主语)(谓语1)(宾语1)

toitsextreme,andseeksatheoryofeverything

(目标状语)(并列连词)(谓语2)(宾语2)

---asinglegenerativeequationforallwesee.

(同位语)

本句的结构并不复杂,其难点在于需要根据语境对某些词的意思进行深度推敲。结合前文内容可以将unification,atheoryofeverything,generativeequation这几个抽象名词具体化为“大同理论”,“包含一切的理论,适用于任何事物的理论,万有理论”,“生成性公式,生成等式”。and连接两个并列成分表示目的关系,可曾译为“试图”。allwesee中wesee为省略关系代词的定语从句修饰all,因为从句较短一般采用前置译法:“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介词可以转译为动词,hisimpulseforunification中的for译为:“寻求,最求”,atheoryofeverything中的of及asinglegenerativeequationforallwesee中的for译为“包括,包含”。最后全句调整得出译文:

在物理学领域,一种做法把这种寻求大同理论的冲动推向极端,试图寻找包含一切的理论——一个涵括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的生成性公式。

②Here,Darwinismseemstoofferjustification,

(状语)(主语)(谓语)

forifallhumanssharecommonorigins,itseemsreasonable

(并列连词)(条件状语从句)(形式主语)(谓语)

tosupposethatculturalpersitycouldalsobetracedtomoreconstrainedbeginnings.

(嵌套宾语从句的的动词不定式做真正的主语)

本句因逗号而简单,但也因逗号而复杂,因为其中的成分容易被误解为插入语。for引导并列句表示原因,其中包含一个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句子翻译顺序无需做大的调整。Darwinism为Darwin加后缀ism构成,译为“达尔文学说,达尔文主义”。名词justification在此处要转译成动词“为......找理由,为......辩护”。it为形式主语,该句的翻译要符合汉语的习惯就要调整为tosupposethat...seemsreasonable,汉语表达:“认为...,这似乎也合情合理。”culturalpersitycouldalsobetracedtomoreconstrainedbeginnings是被动语态,可以根据逻辑关系省略“被”字使句子跟为通顺:“文化的多样性可以追溯到......”。最后调整语序得出译文:

这里达尔文学说似乎做出了证明,因为如果人类有着共同的起源,那么似乎就有理由认为文化的多样性也可以追溯到更为有限的起源。

③Tofilteroutwhatisuniqueformwhatisshared

(主语)

mightenableustounderstandhowcomplexculturalbehavior

(谓语)(引导词做状语)(主语)

aroseandwhatguidesit

(谓语)(并列连词)(引导词做主语)(谓语)(宾语)

inevolutionaryorcognitiveterms.

(方式状语)

句子主干可以简化为TofilteroutAfromBmightenableustounderstandCandD;其中A指代whatisunique;B指代whatisshared;C指代howcomplexculturalbehaviorarose;D指代whatguidesitinevolutionaryorcognitiveterms。这句话主要在于对三个what从句的理解:第一个引导宾语从句做filterout的宾语;第二个做介词的宾语,第三个是understand的宾语和how并列。名词性从句的翻译无需做大的顺序调整。主语部分是一个较长的动词不定式,可以将其转化为汉语句子;understand后的宾语由两个从句充当,翻译成汉语时可以考虑将其拆译成两个汉语短句。最终得出的译文为:

从共有特征中滤除独有特征,这使得我们得以理解复杂的文化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并从进化或认知角度理解什么引导了它的走向。

④Thesecond,byJoshuaGreenberg,takesamoreempiricalapproach

(主语)(插入语)(谓语)(宾语)

touniversality,

(后置定语修饰approach)

identifyingtraits(particularlyinwordorder)sharedbymanycognitivelanguages,

(伴随状语)

whichareconsideredtorepresentbiasesthat

(关系代词做主语)(被动式谓语)(主语补足语)(关系代词做主语)

resultfromcognitiveconstraints.

(谓语)

此句主语thesecond需结合上文才能正确理解其所指代的意思,即thesecondattempt/effort,译为“第二次努力”。关键在于which和that所引导的两个定语从句。which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较长应该采用后置法,而that引导的限定性从句较短应该前置。翻译结果为:

第二次努力——有乔舒亚·格林伯格进行的,他对普遍性采取了更为经验主义的研究法,识别了许多语言所共有的特点(尤其是词序方面),这特征被认为是代表了由认知限制产生的倾向。

⑤Chomsky’sgrammarshouldshowpatternsoflanguagechange

(主语)(谓语)(宾语)

thatareindependentofthefamilytreeorthepathwaytrackedthroughit,

(关系代词做主语)(谓语)

whereasGreenbergianuniversalitypredicts

(并列连词)(主语)(谓语)

strongco-dependenciesbetweenparticulartypesofword-orderrelations.

(宾语)(介词短语做后置定语)

这是由whereas引导的并列句,第一个分句中又包含着有that引导的定义从句,因为从句较长依旧使用后置译法。另外过去分词用作后置定语的trackedthroughit,直接译成偏正结构“贯穿谱系的...”。翻译结果为:

乔姆斯基的语法应该显示出语言变化的模式,这些模式并不受语言谱系或贯穿谱系路径的影响;而葛林堡式的普遍性则语言了特定的语法词序关系类型之间所存在的紧密互依性。

三结束语

可以看到,2012年的翻译考题几乎囊括了上文中提到的所有考点,十分具有代表性。笔者也仔细总结了过去十多年的考研英语翻译题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除了上述考点之外,考题中也曾涉及到倒装结构,表比较和否定的固定结构,分隔结构等。

所以,考生要想挑战高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汉语功底要好。在英汉的翻译中,要想获得一个确切的词语,提高翻译准确性不是一件易事。学好汉语,打好汉语基础对翻译十分重要。其次英语语言能力要强。既要有全面的英语语法知识,又要有很大的词汇量,二者缺一不可。再者知识面要广。翻译者必须有丰富的百科知识,要了解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基本常识,否则是无法做好翻译的。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张振帮.新编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