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198例综合治疗观察

/ 1

面神经麻痹198例综合治疗观察

马爱艳

马爱艳(云南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云南大理671000)

【中图分类号】R6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122-01

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口眼㖞斜”,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一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分健侧等,春、秋两季发病较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情轻重程度和是否处理恰当及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为探索最佳的选穴与手法,我科从1999年至今对198例面瘫进行分析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98例男占112例,女占86例,最大86岁,最小四月,年龄段多数在19—45岁。以上病例均属周围性面瘫。

临床表现:起病突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治疗方法初诊时拔罐,于前额(阳白穴,印堂,牵正穴)10分钟后取罐,可见瘀块拔除,而后针刺,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为辅,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想些结合的方法,初起宜浅刺,取穴:主穴:阳白、攒竹、颧髎、迎香、水沟、牵正、地仓、下关、太阳。

配穴:合谷、外关。于太阳穴,颧髎穴、下关穴、针柄上烧艾,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一次,一周后改为电针,通电20分钟,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以瘫痪肌肉出现收缩现象为度,配合水针,取复方当归1M,维生素B12500微克注射液,注射颧髎、颊车、太阳穴,每穴0.5—1毫升,隔日一次,根据病变部位可交替取穴注射,以后行中频治疗20分钟。

2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3结果

以上法观察198例患者,结果痊愈176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以上,综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4讨论

面神经麻痹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二种,应注意鉴别。早期发病可辅助抗病毒用药,但疗效不肯定。中医认为,本病为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故在诊治时施以拔罐、温灸,以达疏散风邪之效,推动经气。发病初期,不宜过早电刺激,温灸一周后,用电针较宜。避免风吹受寒,面部可热敷,避免眼部劳累。经观察电刺激,对无变性反应者较部分变性反应、完全变性反应者效果更好。经采用肌电图进行观察,证实针刺能使原来有病理改变的肌电图随临床症状的好转而改善,使失去神经支配的肌纤维重新获得神经支配,使神经功能逐渐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