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作文教学模式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生态作文教学模式浅谈

罗玉婵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提出了生态作文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有着独特的内心感受和写作需求,因而都有写好作文的潜质,作文活动应该尊重他们的情绪和意愿,让他们自由,自主,自觉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言语方式去表达生活,用心去抒发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作文教师,我们则应该在生态课堂中充分体现作为一个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用心去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以下简要谈谈个人对于生态作文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观察;阅读;情景;个性表达

一、引导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可以指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如,从玩中观察,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记得在指导写《记忆一次参观活动》的作文时,正赶上学校秋游香山植物园。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之中选三种你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们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有的还专著的拿笔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回来之后,一幅幅逼真的作品诞生了。

接下来进行作文的第二步,说。在第一节作文课上,我组织孩子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画的植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也了解这种植物,喜欢这种植物。学生争先发言,讲起来滔滔不绝。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从这就可以知道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是仔细观察了。

作文第三步,写,安排在第二节课。学生们听了要求之后,都埋头在桌子上写起来。再没有左顾右盼,呆呆坐着的人了。有的同学写到:美人蕉盛开的花朵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小喇叭,可是走到近处看,却是四、五片花瓣组成。风儿一吹,花朵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叶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动。这种观察不仅不是负担,还给了孩子们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二、多阅读,积累真实素材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之一,是学生获得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还说“指导学生预读,要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多层考虑”。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只有通过不断阅读,丰厚自己的知识底蕴,才能厚积薄发,写出有张力的作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阅读与积累是写出好文章必不可少的条件。阅读并不是刻意让学生追崇文章里的好词好句,向他们灌输“名家所作皆要学习”,而是选择适应各阶段学生的读物、并且是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读物,让他们喜欢阅读、乐于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有很多。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读书环境,促进阅读

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交流阅读成果和展示独特发现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阅读的“知心人”,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措施,多创设激励性的环境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

(二)课内训练,掌握读书方法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要把读书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现场演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强化基本读法的训练,“授人以渔”,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1、精读法。我们的学生拿到一本书以后,急于想知道的是文章的情节和内容,很少有人关心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谈不上去体验。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语气朗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朱自清先生曾说:“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工夫。”精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也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读法,或称浏览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要先看序言、目录,后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采用“一绕为进,以避为进”的办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进度。读书要善于抓住关键性词句,抓线索,抓文眼,拨冗去繁、提纲挈领,搜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三、抒发真情实感,强调个性表达

生态作文强调突出学生这个写作个体,写什么,该怎么写,都由他们决定。记得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就是采用让我们每周写一篇“我想说”的形式写周记,每个人都准备一本自己喜欢的本子,可以自己设计版面,容自选,可以写自己的困惑、自己的心情、身边的事物,同学之间发生小事,甚至写你对老师的评价,如果你不想让老师批阅,就在作文上面写上“不能看”。当时我们只是觉得很好玩,特别是女生,最喜欢装扮自己的本子,于是,原本无聊的周记被赋予了意义。老师常常很快地改完并还给我们,让我们一有想法就可以诉诸笔端。这样,还没到周末就完成了周末的作业了,对于那时贪玩的我们,还是很开心的,这本的名字虽然简单,却紧紧地贴近我们的内心,所有初中的同学到现记得那个民主开放的“董老师”,记得那本厚厚的“我想说”,所以,真正的放手才能让学生完全放开表达真情实感,才会创造出赞不绝口的有新意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尚文:《体验: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

[2]陈安:《让笔下文采飞扬一对初中作文教学语言研究》,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年第5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2001年版,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