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创伤性疼痛的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救治的创伤性疼痛患者37例,对其疼痛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我院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37例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改善,有效率高达79.8%,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十分满意。结论:当患者发生创伤性疼痛时,其机体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单纯的使用阵痛药物一般效果不佳,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疼痛痛苦,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度过创伤的疼痛期。
【关键词】创伤性疼痛;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196-02
创伤性疼痛是指因创伤而引发的疼痛,其是由机械性疼痛与化学性疼痛的结合而成。当患者发生创伤时,外力会对人体的软组织造成过度的牵拉及损伤,造成机械性的疼痛,患者多感受为锐痛[1]。在损伤发生后,受损的人体组织部位很快会有化学物质进行堆积,当组织分泌的化学物质的浓度超出化学伤害感受器激活的阈值时,就会产生化学性的疼痛,多数情况下化学性疼痛为持续性的钝痛或不适。人体在致痛物质的作用下,平时不会引发疼痛的相对较小的机械性应力也会引发疼痛(即痛觉倒错allodynia)。在发生创伤2~3周后,化学性的疼痛会逐渐的消失,但在愈合的过程中,疤痕组织在受到牵拉时仍会引发间歇性的机械性疼痛。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救治的创伤性疼痛患者37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47.6±2.4)岁。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无严重的肾、肺、心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性障碍。无精神病史。
1.2疼痛评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疼痛的分级,疼痛分为0度、Ⅰ度、Ⅱ度、Ⅲ度及Ⅳ度五个等级。0度:无痛感;Ⅰ度:轻度疼痛,为间歇性的疼痛,可以不用药;Ⅱ度:中度疼痛,为持续性的疼痛,会影响休息,需要使用止痛类药物;Ⅲ度:重度疼痛,为持续性的疼痛,不使用阵痛药物无法缓解疼痛感;Ⅳ度:严重疼痛,为持续性的剧痛,并伴有血压及脉搏等的变化[2]。
2.护理
2.1院内护理
2.1.1疼痛特点观察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变化进行观察是对其进行镇痛治疗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创伤严重的患者,其伤情相对复杂、病情恶化速度快,极有可能因病情恶化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3]。伤者疼痛特点的改变往往是其病情恶化及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早期临床表现,例如若发生颅脑损伤患者头疼症状逐渐的加重,极有可能是患者发生脑疝的具体表现。因此,对于患者疼痛特点进行观察是创伤患者的临床病情护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2.1.2体征观察严密的监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血氧的饱和度及睡眠状况,对创伤性患者的预后有着极大的作用[4]。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在使用镇痛药物后的症状缓解情况及镇痛药物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例如排尿困难、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等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的通知医生并配合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
2.1.3物品使用情况护理定时的检查患者的敷料位置,管道的位置与通畅情况,夹板及石膏的松紧程度,镇痛泵的性能是否正常等[5]。
2.2心理护理
发生创伤性疼痛的患者大多是因意外发生创伤而导致的病痛,其在心理上大多难以接受受伤的现实,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的关心及了解患者的需要。在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的态度应和蔼,可以通过倾听、安慰、陪伴、抚触等心理学的治疗方法来消除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当患者对受创伤后的生活、工作及形象发生严重影响而产生担心情绪时,护理人员应热忱地对其进行帮助,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也可以通过列举已康复患者的恢复情况来鼓励患者积极地面对现实,帮助其树立完全康复的信心[6]。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地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同其一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安慰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患者的疼痛解除。
2.3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地指导患者采取利于伤情恢复及减轻疼痛的体位来进行休息。时刻保持患者所在病房的空气清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调节室内的光线(例如患者为眼创伤时,病房内的光线过强会加重其疼痛感)与温湿度。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行为时,应坚持做到:行为前的解释、行为中的指导及行为后的嘱咐。进行必要的解释有利于患者对护理行为的正确配合[7]。同时各项的护理操作应尽量做到集中性的进行,并遵守四轻(即说话轻、操作轻、走路轻、关门轻)原则,如此可以减少患者的医源性的不适,于一定的程度上起到缓解患者疼痛感的作用。
3.结果
通过我院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37例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改善,有效率高达79.8%,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十分满意。
4.讨论
对于创伤性患者来说,其疼痛护理不仅仅是在医院中开始,在发生创伤地及前往医院的途中,疼痛护理已经开始,对患者的受伤史进行采集,创伤严重或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特别是发生了心跳和呼吸骤停者)需协助医生进行复苏,立刻进行生命抢救[8]。在挪动患者前需要对患者伤情进行全面的检查,尤其注意对损伤部位的保护,例如脱位、骨折部位的保护,预防在挪动时加重患者的伤痛及损伤。同时,护理人员应实时观察及记录患者的伤情,如果患者意识保持清楚,还需及时的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此来降低患者内心的恐惧、焦虑等情绪。对于镇痛治疗无禁忌的患者,可以先遵照医嘱进行镇痛治疗。
【参考文献】
[1]潘杏玲,冯周莲.舒适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89-91.
[2]林珊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09(19):1731-1732.
[3]闫硕,韩雪莹,鲁曼华.创伤性疼痛心理干预的临床护理研究[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5,1(2):9-9.
[4]谭淑清.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1):3261-3262.
[5]杨筝.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6):15.
[6]曹光岩.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4(36):250-250.
[7]陈丽华.疼痛干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3):2025-2027.
[8]蒲小兰.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