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50
摘要: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对完美生活质量的贡献超过了许多其他领域。随着社会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社区居民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注重城市社区管理的不断改进,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重心的转变,这也是现代社会获得顺利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时期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1、前言
城市社区是在城市中的一定区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归宿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以社区为基础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对社区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使得我国城市社区管理能够更加完善,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2、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
2.1政府因素的影响
社区管理体制对社区管理模式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而政府又在社区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阶段城市社区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政府在其中起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城市社区的管理发展需要政府的介入,行政建设与自治建设需要获得共同的发展,这样才能增强社区管理进程中的结构力量,政府在社区管理的行政化及社会化发展中能够发挥一个桥梁作用,实现两种发展力量的协调一致。
2.2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社区的管理与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社区提供的对外服务主要呈现的是公益性的特点,服务的内容也都是便民利民的,其需要获得人力及物质资源的支持,需要维持相关资源的供给。另外,政府的投入依赖于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经济状况的变化对社区的管理也会产生不同的改变,社区管理模式也需要根据经济状况作出调整。
3、新时期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探讨
南京建邺区构建了一套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建邺模式”,提出“资源向下,民心向上,民主向前”的改革思路,为未来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型贡献了一条可能的中国路径。这应当不仅仅作为单一社区层面的经验予以复制和推广,而该作为“城市文化资本”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扩充了自组织、自协调、自循环的大社区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建邺区至少为我们贡献了八个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3.1“小政府,大社会,强社区”——中国本土化社区类型的创新
社区是国家管理的基础,社会控制的节点,是城市社会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和聚集点。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制度的持续变革,使得居民身份由“单位人”向“社区人”加速转变,居民与社区的关系愈发密切,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行政职能、服务职能顺势剥离并向社区转移,政府在社区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主导逐步过渡到引导。建邺模式之所以值得推广的一点在于,其灵敏地觉察到中国社会城市社区角色和功能的未来定位和方向,并将这一积极的发展趋势融入到社区建设的改革中。
3.2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社区建设基本前提和基础的创新
党组织功能转化并不意味着党组织功能弱化或者不作为。社区始终是党和政府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前提。建邺区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坚持强化社区党委,突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依靠三方面的措施予以实现:社区党建组织全覆盖、社区党委工作统筹领导和社区党委维稳直接参与。通过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合理性,弱化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强制性,建邺模式实践着由政府直接参与、推动社区建设向宏观引导、协助社区建设,由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向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型模式转变。
3.3倡导社区民主和自治——群众权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机制的创新
建邺模式尝试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站分设”格局,剥离居委会承担的行政事务,交由管理服务站统一负责,使居委会回归为社区居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突出的意义在于,突破旧有的社区行政生态,适当调整党和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推进社区的自我治理,重新建构社区党组织引导下的群众权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机制——“政府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调整在释放居民自我管理意愿的同时,培育了居民有序参与的公众精神,为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培育贡献“底层智慧”。
3.4改变社区制度的供给模式——社区发展内源性动力的创新
建邺模式致力于改变社区制度的供给模式,即由外源式的政府供给转变为内源式的自我生成。从社区需求出发(图1),鼓励社区居民充分参与,扶持、引导社区内外各非赢利组织的协作共生,探索并确立社区适宜的制度模式——包括社区组织制度、社区资源整合制度、社区利益调整制度、社区保障制度、社区行政制度、社区公共财政管理制度以及各种社区行为规范等——实现社区从冲突到秩序的生态转换。同时,将社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打造社区商业街等小斑块经济带,构成区域商业的“社区核”覆盖,争取内源性自增长的区域经济支撑。
图1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标准类别分布
3.5社区文化品质——社区心理归宿感的构建
通过建构以“三会一站”、“社区活动日”等为代表的制度文化,以“新市民”支援中心、邻里互助中心等为代表的组织文化,以“百万彩虹活动计划”为代表的活动文化,以“数字社区”为代表的信息文化,以“三报告一评议”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考核文化等文化子系统,“建邺模式”致力于创造并创新社区文化的现代性意义。其值得称道的一点在于,将社区文化作为持续性的、系统性的事业予以设计、经营和评测、改制,去伪存真,使得良性的社区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使得整个社区文化系统能够成长成为一个有推广价值和意义的标杆案例。
3.6社区价值再造——构建社区更新的“循环连续系统”
从社区的整体价值及其与地方区域的关系方面而言,“建邺模式”的价值可以概况为社会管理的细节性渗透和深层次梳理,即从政府再造延伸到社区再造,从城市更新深入到社区更新。构建社区再造的完整价值链,包含社区治理的理念创新、社区文化的特色培植、社区制度的系统调整、社区流程的重新设计、社区公民的新生打造等方面,从而达到社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组织、制度、政治等多方面的和谐共融。
3.7,社区道德体系重构
进一步加强社区的道德体系重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社区管理模式创新要求我们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其目的是为了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在社区管理内容上由直接干预变为依法间接管理。要建立这种崭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就必须尽快加强与社区管理相关的规范、决策、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法制建设,使区域内各组织团体和个人呈现一种协调发展的良性态势。
3.8基于互联网O2O创业给社区管理带来的利好
在社区治理中融入“互联网+”的元素,不仅能实现社会自我调节,而且有助于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事实上,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推动“互联网+社区治理”的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越来越多的小区业主通过微信公众号、智慧社区APP软件、客户端等互联网技术手段,获取管理信息、参与社区治理。“移动业委会”“掌上社区”等形式,正在搭建起基层政府部门、物业公司与业主良性互动的“云上互动平台”。
4、结语
新时期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对社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压力进行积极的解决,根据对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去找到相应的创新策略,增强社会管理的法治化、多元化的发展,为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未来发展铺设一条更加平坦的道路,让人们能够从中受益,规范化的社区管理模式的应用还能够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晋锋.影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认知及使用的因素——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2,(10):68~74.
[2]刘小波.我国城市小街坊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