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 2

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金海泉杨勇张晓海胡涛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目的:探究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颅底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并重建颅底,且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中肿瘤全切除为61例(76.25%),次全切除13例(16.25%),部分切除6例(7.50%),无1例发生围术期死亡,且术后伤口愈合好,情况稳定、无严重感染、无颅内出血和颅内外感染。经过1年的随访调查,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其中5例出现偏瘫症状,4例癫痫,6例尿不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能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有很多情况下肿瘤不能做到全切,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

【关键词】显微手术;颅底肿瘤;治疗效果

颅底肿瘤位于颅底和其附近的组织,部分肿瘤由颅内向颅外,穿过颅底导致裂缝,或破坏颅底骨质,并生长于颅内[1]。故此,有部分瘤体位于颅内,而部分瘤体位于颅外。目前颅底肿瘤类型繁多,临床上以其范围进行区分,分别为前、中后三个颅窝底。颅底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居多,能早期确诊肿瘤的位置和特征能提高颅底肿瘤的治疗效果[2]。因颅底肿瘤位置较深,附近组织结构繁多,导致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颅底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颅底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39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51.2±7.9)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2±0.7)年。所有患者中垂体瘤47例,颅咽管瘤11例,鞍区脑膜瘤9例,海绵窦肿瘤8例,其中包括后颅窝瘤患者5例,2例神经鞘瘤患者与3例室管膜瘤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做好术前准备,并仔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其病情,告知其手术治疗方式及过程,使其正确认识肿瘤,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者保持平躺,然后进行全身麻醉,根据肿瘤的方位、形状与周围结构及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操作入路,充分显露组织的同时保护好周围组织结构和颅神经重要血管。在保证不破坏神经功能的情况下,尽量将肿瘤全部切除,同时恢复重建颅底。

手术完成后患者进行常规的禁食、水2-3天,3天后由主治医生首次喂食并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采取相应的止血、防止感染的措施,观察检测患者的颅神经体征,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并根据其恢复情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告知其切勿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宣教出院后需注意的事宜,并进行1年随访调查。

1.3评价标准

评价所有患者术后结果,并进行1年随访,记录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术后结果

所有患者中肿瘤全切除为61例(76.25%),次全切除13例(16.25%),部分切除6例(7.50%)无1例发生围术期死亡,且术后伤口愈合好,情况稳定、无严重感染、无颅内出血和颅内外感染。

2.2随访调查结果

经过1年随访,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其中5例出现偏瘫症状,4例癫痫,6例尿不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5%。

3讨论

颅底肿瘤种类较为常见的类型如下:1、垂体瘤: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是较为常见的神经肿瘤之一,约为神经系统肿瘤比例的10%左右,大部分垂体肿瘤为良性肿瘤。一般发病为中年群体,会导致患者的发育、生育功能、工作能力下降;2、颅咽管瘤:发展于垂体胚胎发育时残留的上皮细胞,是较为常见的先天颅内良性肿瘤,通常发病年龄为12-30左右,其主要症状为: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模糊、尿崩、精神异常等;3、鞍区脑膜瘤:其发生原因尚未阐明,有部分研究觉得其与和环境、空气、基因变化相关,但不仅仅为某一种原因导致,颅脑受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均可造成染色体变异或加快细胞分裂。4、海绵窦肿瘤:其以脑膜瘤居多,但真正始源于海绵窦内的脑膜瘤较少,大部分是因附近组织入侵造成的[3]。因颅底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诊,而当较为典型的症状出现时,肿瘤已发展较大,并可能已扩散至周围的组织结构,导致治疗难度增大,所以尽早发现肿瘤对治疗及预后极为重要;5、听神经瘤: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为良性肿瘤,确切的称谓应是听神经鞘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多见于成年人,高峰在30~5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儿童单发性听神经瘤非常罕见,迄今为止,均为个案报道。无明显性别差异。左、右发生率相仿,偶见双侧性。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

颅底肿瘤的手术目的是清除病变组织,保护正常组织和恢复组织功能,且手术方式众多,其各类方式均有优势和劣势,据专业人员研究,颅底手术入路的原则为尽可能将手术部位充分显露,根据颅底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将肿瘤全部切除或次全切,而显微镜的运用,能放大手术部位,既能轻易分离神经血管,还能保护颅底周围重要组织及神经,同时还能保证患者面部不被破坏4]。值得注意的是,后颅窝瘤的位置较为特殊,采用全切手术可能会使手术全切除率降低,术中加强电生理检测或术中唤醒将有利于更完全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手术应遵循以下三点:1、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保证以最近的路径到达病变位置;2、保证视野和视角清晰,充分显露并清除病变组织;3、尽量减少手术外的损伤,保护周围组织结果[5]。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显微手术时,影响肿瘤完全切除的因素主要包括:1、肿瘤生长的位置;2、手术视野的影响;3、医师的操作水平等多个因素;4、患者年纪及身体机能状况的影响,幼儿和老年人以及基础疾病重多的耐受手术能力差,影响肿瘤的切除程序。所以在进行手术时,应当根据患者肿瘤的具体状况进行手术,才能使手术效果最大化。

综上所述,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能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有很多情况下肿瘤不能做到全切,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

参考文献:

[1]宗海亮,何晓光,尚明,马冲,曹垒,明兴,许洪升.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对颅底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1):34-35.

[2]刘甲木,李志钢.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104-105.

[3]廖立科,潘献彬.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跨前中颅底肿瘤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2):2+4.

[4]乔志刚,岳培义,贺杰峰,刘刚,赵晓军,李志兵,范一平,魏静思.经扩大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肿瘤[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04):260-261.

[5]方乃成,邵高峰,何玉领,杜国森,赵明,陈江利,金星火,陈飞.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86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1(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