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学院刘锦梁巍
笪郑州大学李海涛
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对人才需求提出新的挑战,管理类学科需要培养富有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要培养管理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校,就要改革当前教育管理制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并构建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制度,逐步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创新型人才创新意识产学研合作教育
1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和我国人才目前的差距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明确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创新型人才即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②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③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④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⑤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需要具备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
应当承认,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出现了创新人才辈出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提高创新人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有很大差距。由于事业发展太快,科技革命、知识爆炸,我们的人才在许多方面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是:缺乏个性,墨守陈规,不敢标新立异、人云亦云者多,敢于挑战旧思维、旧事物者少;思维单一、单向型的知识背诵型者多,灵活运用、创新者少;俯首听命、依赖型者多,独立开展工作者少;样样通者多,专业突出者少。这就使我们的很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某些国家机关办事效率低;一些学校学风死板、缺乏生气。
2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探讨
2.1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教学管理只是管理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事务,并且,把自己作为教学管理者,习惯于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这种情况导致大学生眼界狭窄、固步自封,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把教学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起来、与培养对象的需求结合起来,其结果必然使教育教学的目标难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是一纸空谈。而在美国,美国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服务。高校管理人员从不认为自己是管理人员,他们总是把自己当作服务人员,并且非常认真地进入到服务角色当中去。
2.2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型人才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创新欲望,敢于超越今天、敢于超越自己,敢冒风险、敢拼敢闯,具有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对于大学生,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坚持知难向上,刻苦求进的导向,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阻绊。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对于教师,首先开发大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可以促使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提出探究性问题,体现出大学生的创造个性。其次,培养大学生参与意识。即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各项活动。只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活动,教师才能全面感觉大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从而在各项活动中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欲望,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2.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创新思维习惯主要是指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习惯或思维方式。创新思维习惯具体表现为不迷信、不盲从,凡事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辨证地看待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拘泥于常规,善于从变异、多角度中寻求答案。培养创新思维习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自由时间和自由意志,这种自由不仅仅指向让大学生拥有各种选择的自由,其根本还在于给予大学生思想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使大学生有创新思维的意识,进而长期坚持下去,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2.4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2.4.1强化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在实践教学中形成了课程实验、专业课程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效果,使大学生到实验室和生产现场亲身体验,增加感性认识,开阔眼界;在此基础上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所包含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工程设计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较系统的训练和全方位的提高。
2.4.2开展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科技是关键,组织学生到企业、研究所等参加生产实践、参与科研;企业、研究所的专业人员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或者讲授行业、科研动态;高校教师到企业、研究所培训,使学校教师充分接触生产实际;增强校内外科研平台对本科生的培养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3完善科研促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将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的理念和实践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实行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的教学模式。加大对本科生科研方面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科研活动,学校或学院在课题经费分配上“重点扶持、点面结合”。
2.5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制度。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仍然以学科成绩为主,学生的其他创新活动和有益探索仍然没有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创新能力纳入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考量和评定标准中去,这是对大学生创新活动开展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取向的充分认同,能产生积极地激励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为此我们不断改革教育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启和挖掘人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以培养和造就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黄金莲等.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0,9:21-23
2陈宏涛等.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0,8:159-160
3张婧.国外高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经验借鉴[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