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中思考,在体验中收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在观察中思考,在体验中收获

洪秀月

浙江省台州临海永丰镇江溪小学3170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应是学生自我表达和生活交际的需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不能与生活脱节。我们让学生的作文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体验生活,记录生活。我们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写作空间,真正让学生敞开心扉“我手写我口”,让作文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在观察中思考,在体验中收获。

一、培养观察习惯,训练感知捕捉材料的能力

习惯的养成可使人终生受益。从调查看学生主动作文和有日记习惯者甚少,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们的作文训练每期8篇文章,太少。而且在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到基础训练时才讲作文,再加上指导不得法,作文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调查中可知,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所占比例并不少,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情绪性又十分突出,轮廓性更加明显。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注意激发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使之感受性不断地发展、完善。其次,要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维,采取措施训练积累习惯。第三,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

二、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

学生阅读量小且面窄,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中,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

因此,作文教学首先要有大作文观,不要仅局限在作文课堂上。可开展读书、评书、心得、竞赛等各类活动,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养成习惯,教会学生徐特立老先生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摘记方法。在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要在辅导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名家经典,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作文,这种心理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究其原因:一是理解认识和教学艺术问题。过分地、单一地将活动的目的理解为单纯为了作文,而于活动前大加强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对作文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理解作文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单元性,对每篇作文都以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作文只是习作练习,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要求过高、十全十美。要针对年级作文训练要求进行,达到本次训练要点即可。

因此,在我们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中首先要端正认识:活动不是为单纯的作文而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在活动前大加强调而活动中不加指导。要克服学生惧怕的心理负担,巧妙地、有艺术性地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观察习惯。其次,要准确把握作文训练要求,根据情况因人而异,逐步提高。活动一定要大力开展,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不尽的材料、写不完的内容。通过活动,学生获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训练“怎么写”才能得心应手。

作文“从内容入手”毋庸置疑,目前的放胆文、观察文、情境文、读写文都是很好的方法,这是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的结果。作文源于生活,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训练“怎么写”,抛开内容大讲技巧更不可取;只有把握作文教学规律,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