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现阶段,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场所的社会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一直在改造、更新,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越来越亲近公众,不断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图书馆空间改造的同时,内部人力资源也要跟上并促进图书馆的成长和发展,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更好地展现图书馆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改造;人力资源;人才队伍建设
引言
对图书馆进行空间上的改造,使我们更好地认清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性、人文性及社会服务职能。在这个空间改造过程中,图书馆员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主体力量,不管是从认知层面、规划设计层面、实施层面来说,他们对图书馆空间改造的最终效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图书馆空间改造中,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建设,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重视。
1.图书馆空间改造三个阶段的人力资源需求
图书馆空间改造可分为三个阶段:空间改造前、空间改造中和空间改造完成后,即空间改造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价值评估阶段。不同的阶段,空间改造的工作内容和重点不同,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各有特殊之处,因此馆员人才队伍建设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1.1空间改造设计阶段
图书馆在进行空间改造之前,首先必须进行蓝图设计和规划,包括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硬件是指图书馆建筑方面的设计,软件即室内设计。设计须同时考虑四个因素:空间、安全感、舒适和耐用,其中,第一要素“空间”不仅指读者所在的空间,更是指人与人相处时,空间是如何变化的。不同读者群需要同时有效地使用图书馆,因此应将不同区域分隔开,使不同类型的活动可以同时进行。要改造哪些区域,是打通还是隔断,光线的设计(是采用自然光还是人造光源,光源是直射还是斜透进来),活动区域和思考区域的分开设置,采用何种颜色、规格、尺寸的书架、阅览桌椅及其他家具,室内装饰和布置采用哪种风格(乡村、典约还是现代风,甚至吊顶的高度、木纹的选择等),如何突出人性化设计和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理念,最终能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等等,这些在设计者(负责空间改造的馆员)心中必须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构思。他们需要依据本馆未来的功能定位、需求,进行周密的空间规划布局和设计,以平衡不同的学习或工作模式和行为。此外,在空间改造的设计中还要考虑美学要素的灵活运用,考虑功能、耐用和美学的平衡。
1.2空间改造实施阶段:实时监管和二次改进能力
空间改造实施阶段是空间改造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耗时最长、最费精力的阶段,它强调全方位融入科技、设计、传播元素,实施对图书馆空间的改造。这个过程中,在空间的四个特性(量、形、质以及联系)上均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突发情况,导致空间改造的效果不能达到设计蓝图要求和预期的目标。
在这个复杂的实施阶段,图书馆员需要负责空间改造实施过程中与各个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以及监管工作。首先,馆员应具有初步的建筑学知识,学会看建筑设计图和施工图,能紧密跟进空间改造工程的实施进度,实时监督、检查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是否达到验收标准。其次,馆员应能及时发现空间改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和施工方沟通和协调,进行方案重设、二次调整和相应改进,重新调整空间布局和规划。例如,宝安图书馆在改造全馆地板过程中,馆员每天早晚分别对重新铺设的地板、水电线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改造北门大堂过程中,发现原有的服务台、展览板与大堂装修风格不统一,不适合摆放在原处,立即组织施工方与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将服务台移至他处,展览板拆除他用,加装黑色大理石地板与大型LED显示屏,将此处改为大型活动的场地,更好地保证了图书馆各项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再者,馆员还应完整收集图书馆改造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文档资料,包括各种设计和施工图纸、工程变更单、材料清单、配套书架、桌椅、家具的相关资料等,将其整理、归纳、存档备案,保留这些宝贵的资料,一方面可以作为本馆馆史资料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可为其他图书馆的空间改造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1.3空间价值评估阶段:丰富的评估知识和经验
图书馆的空间价值依赖于为读者提供的空间的质量,改造后的效果和空间价值究竟如何,只有通过评估,才能真实展现。空间价值评估内容包括了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1]:1.是否实现了空间功能的转型升级和空间价值的深度挖掘,以及未来空间变迁的需求;2.与文献是否完美统一(如瑞典的达拉那大学图书馆以独特的空间设计所构建的“知识的螺旋体”);3.与服务的融合效果如何;4.与用户成果的关联评估,是否促进了用户的完美空间体验,是否为其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友好、有启发性的场所。
空间价值评估工作十分重要,且内容繁多,馆员则是评估工作的主体。针对空间价值评估的四项主要内容,图书馆员必须具有丰富的评估知识和经验,能承担专项性、规模化评估项目的开展。首先,馆员一方面应会测量、获得、分析图书馆各项空间功能的质量性指标,既包括服务内容的创新、服务路径的优化、空间体验的提升等宏观指标,也包括采光、照明、家具、室内温度及空气质量等微观指标;另一方面应通过问卷调查、微信互动、访谈等方式,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空间改造后的使用情况、评价、意见及建议,确定图书馆空间改造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读者和馆员对改造后的空间和服务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那么现有空间与用户需求不相匹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否存在二次改造的可能性等。其次,馆员应在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性思维和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运用数理方法建立数据之间的有效关联,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整合、对比各种数据,评估空间改造后的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空间和服务是否能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为空间价值评估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更重要的是,馆员在空间改造后应能构建一套全方位、多维度的空间状况和价值评估体系,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空间评估理论与指标体系。澳大利亚Deakin大学所启动的图书馆空间价值评TEALS(ToolforEvaluationofAcademicLibrarySpace)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范例[2]。
此外,在这个阶段,馆员还应能针对图书馆空间改造后的创新服务项目开展广泛的宣传推广,制定宣传方案,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和途径,让读者了解图书馆改造后新的空间价值和创新服务。
2.空间改造过程中的馆员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图书馆管理方式的不断更新和转变,均需要知识结构丰富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图书馆重点关注人才队伍建设。图书馆目前普遍缺乏的是长效的培育与牵引人成才的机制与制度,以及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尤其是针对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些特殊需求和特殊过程,如空间改造,更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人才队伍建设。
2.1增强培养理念,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图书馆引进人才普遍困难,且馆员因长期从事比较单调的工作而普遍缺乏创造力,尤其是面临一些特殊需求时,人力资源更是紧缺,不能满足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增强培养理念,建立长效的以优秀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紧密结合馆内训练与馆外深造,建立良好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促使馆员不断拓宽思维、更新知识、扩展技能,挖掘自身的潜能,成为具有专业特长和多样知识结构的人才。袁同礼的图书馆人才培植方法[3],即选材凭学术、用才看志趣、育才重成长、留才靠魅力,值得我们借鉴。
2.2根据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方向,重点培养特殊人才
根据图书馆空间改造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人力资源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重点培养特殊人才。图书馆空间改造对馆员的专业技能和其他能力有独特的需求,因此,首先,应分析、确定图书馆空间改造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特殊人才,他们应具有哪些学科的背景知识、专业技能或思维能力;其次,在现有的馆员中,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挖掘那些具备较强上进心、有潜力的馆员,对他们进行特征分析、考核和选拔;最后,确定选拔出的每位馆员独特的培养方向、培养重点和具体的培养模式,要求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学习,馆内培训或外派系统学习等,均需考虑。如,宝安图书馆在少儿图书馆的空间升级改造过程中,同时注重少儿阅读推广人员的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加入到本馆及深圳市阅读推广人培训班进行学习,在学校、幼儿园、基层图书馆及本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提升了本馆少儿服务的质量、建设了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
2.3结合人才特点与岗位特点,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发挥馆员积极性
根据馆员自身特点或专业特长,合理安排岗位和工作内容,同时建立合理的奖励、惩罚制度,结合其工作表现、业务能力,定期进行职位的晋升或降级,最大程度地激发馆员的积极性和作用。根据馆员各自的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相关专业能力,分配合适的岗位和相应的工作内容,这样一方面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图书馆空间改造这一特殊过程中的特殊需求。
3.结语
图书馆空间改造是当前图书馆转型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推动图书馆资源、技术、空间及服务之间的有效整合。图书馆员在空间改造过程中要发挥主人翁的力量和引导,要增强培养理念,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方向,重点培养特殊人才;要结合人才特点与岗位特点最大程度发挥馆员积极性。要紧跟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步伐,实现空间和服务改造的同时,努力实现自身的“能力改造”。
参考文献
[1]许桂菊.新加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Vol.34(3):69-74.
[2]杨雄标.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6,35(6):49-52.
[3]易娟.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可行性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7(21):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