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观察

张官霖

张官霖(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人民医院547300)

【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7月我院接收的80例患胃食管反流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雷贝拉唑,吗叮啉等,研究组患者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得到改善,但研究组的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5%.随访发现研究组病例复发3例,而对照组复发8例,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泛酸、烧心以及胸骨后灼痛等症状,具有化痰散结、降气止痛之功效,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胃食管反流病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42-0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发生反流进入食管所引起的剑突下有烧灼感、反酸等症状,是一种可引发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气道、咽喉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伤的疾病,其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反食、反酸、烧心、胸痛以及吞咽困难等。有文献[1]报道该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为7%-22%,而1997年我国对北京、上海等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患病率已达到5.77%。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药治疗该病,其中促胃动力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虽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一旦停药很容易复发,难以根治[2]。我院选取接收的80例患胃食管反流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口服中药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7月我院接收的80例患胃食管反流病病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5.12±1.4)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13.1±1.65)个月;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5.87±1.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3.3±1.7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参照香港-北京国际胃肠病学术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烧心、反酸以及胸痛等症状,但没有继发性反流性食管炎病因;内镜检查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改变;食管钡餐检测胃排空延迟,食管下端括约肌测压呈阳性,24h食管PH值监测呈阳性。排除标准:患有消化性溃疡以及肿瘤等消化系统疾病;患有肝肾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病例;有胃、食管以及腹部手术史病例。

1.3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服用半夏泻心汤,配方:15g太子参,15g蒲公英,15g白及,10g大枣,10g黄芩,10g法半夏,8g黄连,6g干姜,6g炙甘草,4g三七粉。加减:对泛酸病例加服30g海螵蛸,15g乌贼骨,15g浙贝母;对腹胀病例加服15g莱菔子,15g槟榔,10g厚朴;对食欲差病例加服15g麦芽,15g谷芽,12g山药;对严重疼痛的病例加服20g白芍,10g延胡索,10g川楝子。每日1剂,煎取药汁约400ml,于早、晚餐前分两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10mg雷贝拉唑,早餐前半小时服用,一日1次;硫糖铝每次0.75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吗叮啉每次10m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症状积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胸痛、泛酸、恶心等程度变化,0分:没有症状;1分:轻度症状;2分:中度症状,对生活造成影响但可以忍受;3分:重度症状,难以忍受,必须治疗;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进行胃以及食道镜检没有发现异常,有时可见轻度充血;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进行胃以及食道镜检发现仍有局部粘膜糜烂,但水肿面显著缩小;进步: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进行胃以及食道镜检发现局部粘膜糜烂和水肿得到有效控制;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善或病情进一步加重。有效=痊愈+显效+进步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得到改善,但研究组的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研究组病例复发3例,而对照组复发8例。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分析(分,X±s)

组别病例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组4020.45±4.095.98±2.78

对照组4020.01±3.8711.61±3.03

表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组别病例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有效率(%)

研究组40111413295

对照组4051315782.5

3讨论

3.1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机理

中医理论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吐酸”、“嘈杂”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导致胸腹间气机异常,逆气冲胃,胃失和降,致清气无所归、浊气无所纳,邪气乱串,寒热交替,而反复出现泛酸、心下痞满、嗳气吞酸、胸痛灼热等症状[3]。所以治疗原则应为辛开苦降,散寒热之结,和胃降逆。半夏泻心汤配方中黄芩和黄连有降泄邪热之功效;干姜可以温中散寒;炙甘草可调和药性,可辛甘化阳助脾胃之运化;太子参和大枣能够甘温益脾,配合半夏,升降有序,脾胃运化方可自如。而且有研究[4]显示正常情况下半夏泻心汤对人体胃肠运动没有影响作用,而对偏亢或者偏抑状态下的胃肠运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

3.2总结

通过对本组资料进行研究显示采用半夏泻心汤辩证加减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有效率高达95%,与段晓芳等[5]报道的基本一致,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且随访发现复发病例仅3例,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表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明显改善了患者泛酸、烧心以及胸骨后灼痛等症状,其通过抑酸和增强胃肠动力,促进受损的消化道黏膜恢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并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永峰,肖海霞.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0,4(4):32.

[2]高望望.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7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2(2):19.

[3]张萍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2(1):5.

[4]张国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0例[J].吉林中医药,2006,5(5):26.

[5]段晓芳.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2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12(12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