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高校后勤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再议高校后勤管理

梁裔丹

梁裔丹(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摘要:高校后勤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随着社会和高校的发展,高校后勤也应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不同的形势,更好的为高校服务,免除高校的后顾之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概述了后勤管理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后勤改革的展望,以资参考。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服务

一、简述高校后勤的发展历程

之前高校后勤和学校不分,认为高校后勤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以至于把教育资源也放到后勤方面,当时高校规模相对小,又是计划经济,因此不存在明显的问题,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步扩大,后勤问题就越发明显,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巨大包袱,特别是人员的编制和后勤的服务效率。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这样高校也能轻装上阵,同时也要保证后勤的服务质量和在校师生的满意度。

改革势在必行,面对高校的包袱采取了社会化改革,也就是要包袱最小化或甩掉,随着改革的推进,高校后勤不再是高校师生的福利,而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高校的包袱甩掉了,而今高校后勤不再是学校的包袱,而且在服务质量和效率也又进一步的提高。

在目前,高校后勤不再是自身发展的问题,当前问题是高校后勤的发展方向,以及怎样进一步为高校服务。

二、从高校后勤的地位和职能确定高校后勤的发展方向

高校后勤定义是为在校师生服务的部门,为了进一步分工和专业化工作,不应把育人放到后勤部门。既然后勤的职能是服务,不能因其所处的特殊环境,而增加其它职能,从而出现职能不清,地位无法确定的尴尬局面。后勤所处的地位很难做好既服务人,又教育人,如果非要有教育的必要,也应该由学校的教育部门的相关人员组织实施,后期协助即可,后勤做育人的工作仅仅定义在辅助教育部门,在有必要是给予配合和协助,大可不必让其履行育人的职能,如其履行教育的职能,则是教育部门的失职和缺陷,再者因其有教育的职能而可以分得相应的教育资源,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后勤人员的地位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他们既是服务人员,又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地位和待遇也很难界清。后勤的职能和地位确立之后,我们便仅仅让其作为服务部门,或单独核算的经济实体。有必要进行教育职能,可让其在教育部门的主导下,做相应的配合工作,没必要赋予其教育的功能。

三、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制定

高校后勤的管理做到效率高,服务质量好,师生满意度高的后勤即是成功的管理模式,学校也不应用包袱,就有必要社会化管理,作为社会化管理模式,学校不必为后勤工作的编制和福利担忧,这种社会化的模式是学校主导型。

对于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有多种形式,但并不是每种是固定不变的。有文献讲述了学校主导型,高校主导型模式是指在高校主导下成立企业或组建公司,为高校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这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初级形式,是在坚持“事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下,后勤部门通过对学校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将人事、财务实行计划单列,全员全额承包,建立准企业化、半企业化的“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管理模式。模式不应用高级、初级之分,关键是适应形式的需要,又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后勤的经营管理社会化是不可逆转的。

如果高校相当一个小半封闭的社会团体,国家就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团体,在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市场化的过程中也又几种模式,但相同点都是各自独立的经济实体。因此高校后勤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来看,高校后勤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不但关系学校的日常生活和运转,同时也可以为学校带来巨大的收益,我们可从中看出学校后勤目前也不是包袱,而是如何去管理,甚至提出后勤应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也不无道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如何利用好后勤,反过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满意度,做到真正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

高校后勤的改革始终对高校和师生有利才是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已有的经验和实际情况表明,高校后勤应以高校为主导,由高校来统一调度后勤的资源,但后勤每个经济实体应是独立的经营单位。高校的统一调度应在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活动中,也就是高校的最高层在重大决策或活动时才又资格调动后勤资源,因此,要做好权利的民主化、科学的监督管理,以及制度的优化。

在每个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中,所需人员的编制和社会经济实体相应的待遇,因此人员的编制将不是学校的负担,单个经济实体的活动,由市场规律来决定,至于每个经济体是由学校拥有所有权或放手真正的社会化,则根据实际情况、服务类型和在校师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良性发展来决定。

后勤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高校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高校适当的利用各方面的优势,做到学校主导型的后勤管理,对学校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这方面在现在的后勤管理中已毋庸置疑。师生的利益在社会化和改革中可能会受到某些损害,因此在改革过程中也要想到教师,特别是学生,因为在社会化中最容易受影响,影响也最大的是贫困学生,因此在后勤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可以设立相应的后勤助学金,再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

学校可以有少量的人员对后勤进行监督和适当的指导使其更好的为学校服务。

小结:高校后勤应当是学校主导型,这样可以做到后勤时刻都在为高校服务,防止出现盲目社会化的不良现象。学校做好监督和宏观指导,不但利于后勤自身的完善,也促进高校的发展。高校主导容易出现权力滥用以及作风不良等情况,关键是制度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管理和运营的透明化。

参考文献:

[1]周群.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三种典型模式比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1).

[2]徐建涛.“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延边党校学报,2009,(5).

[3]张和仕.后勤改革管理中的缺陷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1997,(1).

[4]廖志宏.浅议高校后勤社会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6).

[5]尹雪梅.浅议高校后勤管理[J].科技信息,

[6]韦曙和.浅谈高校后勤内部调(监)控体系及机制[J].江苏高教,1996,(4).

作者简介:

梁裔丹(1977—),男桂林市阳朔人初级职称(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