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分析和自我调适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分析和自我调适方法分析

范丽琴

范丽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223600)

【摘要】我国的护理模式已经从功能制转变为对患者的整体护理。伴随着医疗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更加的激烈,患者及其家属处于自我保护意识,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医患矛盾层出不穷,这无疑给医院的儿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进行分析,提出关于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压力来源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256-02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医护矛盾的增加,护士的压力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和自我调适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给儿科护士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减压方法,以便可以更好的提升儿科医疗与护理的质量。

1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1.1工作压力儿科护士所面临的患者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很多患儿年龄比较小而且比较好动,这就给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和护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儿科患者的病情往往变化比较快,这些都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护士必须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开展工作,他们的工作节奏相当快,同时还必须要面对一些患者家属的质疑。另外护士还必须要遵守医院的相关规定,比如不能和患者发生矛盾,保持微笑服务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儿科护士心理上的紧张、容易让他们感觉疲劳。工作中轮班、夜班往往比较多,三班倒的生活缺乏规律,经常会造成人体生物钟的紊乱,这严重的影响到了护士的社交和家庭沈国,很容易造成护士情绪激动,长此下去很容易产生一些身心疾病。

1.2社会压力社会上很多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很多时候对护士的价值认识不够,容易造成护士的社会心理支持不足,这也是造成护士产生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现在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中经常娇生惯养,孩子一旦生病,家长都会比较担心,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医院可以得到最好的救治。很多家长一方面表现出急于对患儿开展救治的态度,另一方面又要一阵见血的收到效果,这些都会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旦患儿的病情加重或者发生反复,家长则会对护士产生工作上的不理解。一些护士甚至成了家长情绪发泄的对象,患者家属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维权,这常常会使得护士心理上更加紧张,长期以往会导致护士变得身心疲惫。

1.3学习压力伴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药品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医院的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这些新仪器、新药品的使用方法,配合医生对患者开展治疗。另外,医院为了更好的提升护理的质量,也会不断的开展各类护理知识竞赛和支撑考试等等,这些都会给护士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2护士进行自我调适的方法分析

2.1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护士应当对自身的生活节奏进行合理的安排,对自身的人际交往、生活和工作作出科学的安排,学会在繁忙中进行休息,上夜班要保证自身良好的睡眠,以满足自身身体对于能量的消耗,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有机会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以达到对自身情感进行调节的作用,这样也有利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

2.2保持良好的心态护士应当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要保持积极的上进心,以更好的激发自身的健康情绪,乐观的参与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和患者开展沟通,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沟通不足所引发的矛盾,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进行问题思考的时候,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在被误解或者不被患者家属理解的时候要理智的控制自身的情绪,以较为平和的表情和大方的姿态对待患儿和家属。也只有这样患者的家属才可以和护士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也才可以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2.3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护士要对自身不断穿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练就自身过硬的技术。另外要严格的按照医院的规范开展操作,提升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从,尽可能的减少患儿的痛苦,让患者可以相对轻松的接受治疗。另外护士也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段的完善自我,提升自己开展护理服务的质量,树立自己较好的形象,以赢得社会各界对于护士工作的尊重和支持,最大限度的减少护患矛盾。

3小结

总的来讲,现代社会儿科护士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工作也来源于生活,但是只要儿科护士正确的看待压力,就可以对心理压力做好必要的调节,以更加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快的适应现代护理的多种模式,以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晓娟.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7).

[2]肖宁.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研究[J].China'sForeignTrade,2011(16).

[3]刘琦石,方小燕.临床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