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血管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双源CT血管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岑玉坚杨少民黄治荣黄葵吴雪琴

岑玉坚杨少民黄治荣黄葵吴雪琴

(广东佛山市顺德人民医院CT室广东顺德528300)

【摘要】目的对在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双源CT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疑似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给予CT下肢静脉血管成像联合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2-5天后给予DSA下肢深静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分析CT和血管造影图像并比较。结果42例疑似患者中,经血管造影发现36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9例肺动脉栓塞;CT发现30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9例肺动脉栓塞。下肢静脉栓塞CT以静脉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为表现。23例患者体现为横轴位上充盈缺损,23例患者的静脉管腔在CPR、MIP、VR图像中显示狭窄和中断,6例有双轨征表现。结论双源CT可以同时完成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成像,具有扫描快,范围广,图像重组简单、快捷,有利于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双源CT血管造影下肢静脉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240-02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静脉血管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静脉血管疾病的诊断也有飞跃性进步[1]。肺动脉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中两种不同的表现,而临床中往往两种疾病共存,尽管是以一种表征体现在临床中的,也不可以忽视、大意。目前,为了减轻对患者的伤害,临床中如何应用非创伤性检查来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已经成为医学界广为关注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采用双源CT血管造影进行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疑似患者42例,临床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腿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27岁,最大的患者75岁,平均年龄为(54.26±2.57)岁。

1.2方法

所有42例患者均给予CT下肢静脉血管成像联合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2-5天后给予DSA下肢深静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扫描时采用双源CT机SiemensSomatonDefinition,前臂静脉注射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使用高压注射器,速度保持3-4ml/s,剂量100ml,肺动脉扫描延迟18-23s,下肢静脉扫描延迟120-180s,髂骨上缘至踝关节为扫描的范围。CT检查2-5天后,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管造影检查,仪器选用PhilipsFD20DSA机,取患者仰卧位,穿刺足背静脉,分别绑止血带于膝关节上方及踝上,注射对比剂50ml,依次观察下肢深静脉充盈情况,静脉瓣膜功能结合瓦氏试验进行观察,浅静脉的观察在止血带解除之后进行。肺动脉造影的进行过程,穿刺股静脉,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将“猪尾”导管选插到肺动脉,摒气,进行DSA检查,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使用对比剂的剂量依次为20-25ml、12-15ml、12-15ml,速度依次为10-15ml/s、6-8ml/s、6-8ml/s。其中,在血管造影后置入腔静脉滤器的患者有26例。

1.3图像处理

对CT扫描图像进行数据重组过程中,应用到的软件、方法主要有: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reformation)、曲面重建(curveplannerreformation)、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容积再现技术(volumerendering)等。

2.结果

血管造影检查,42例患者中发现36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9例肺动脉栓塞;CT检查发现30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9例肺动脉栓塞。23例患者体现为横轴位上充盈缺损,23例患者的静脉管腔在CPR、MIP、VR图像中显示狭窄和中断,6例有双轨征表现。有6例未能通过CT显示的下肢静脉血栓,其中位于静脉的有2例,位于小腿深静脉的有4例。下肢静脉栓塞CT以静脉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为主要表现;也表现为静脉节段性不规则中断或狭窄,以及阻塞静脉的远端或其周围表浅静脉扩张。

3.讨论

双源CT是一种通过两套X射线球管系统和两套探测器系统同时采集人体图像的CT装置。双源CT技术能够通过一次快速扫描来完成多种需要,尤其对急诊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图像。最早的关于双(多)源CT的专利构想分别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GE公司及荷兰飞利浦公司分别提出。2005年11月西门子公司正式将这一划时代的影像学诊断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2006年中国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引进了中国第一台双源CT。目前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大多都要利用先进的双源CT设备进行血管造影,对血栓具有高准确显示率主要体现在左右肺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2]。双源CT机,可以同时对两个部位进行检查,扫描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有利于预防和明确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形成可以通过CT检查给予确定,也可以通过CT检查对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肺动脉栓塞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并发症存在,往往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所以预测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可以通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来确定。股深静脉系统血栓在临床中引起肺动脉栓塞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在临床中一定要密切关注这些相关部位的情况,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利用血流动力学原理进行解释,深静脉血栓脱落后产生的小栓子的扩展和游走时,沿着足侧顺行向头侧,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被带到肺部,从而栓塞在与栓子大小相当的肺动脉处[3]。通过CT检查可以对血栓的急性或慢性做出正确的显示,进而提供可靠的、科学的诊断依据,有利于有效的治疗方案的制定。血栓的形成时间可以通过CT血管成像表现出来,如果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血管管腔扩大、血管部分闭塞或完全闭塞、尤其是充盈缺损与血管壁为锐角,则明显提示为急性肺动脉血栓[4]。双源CT检查,可以同时对患者的两个部位进行检查,而且不需要对患者进行搬动。肺动脉血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为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是却是同一病理过程的反应,均为血栓栓塞性疾病,在临床中肺动脉栓子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均源自下肢深静脉和盆腔深静脉,肺动脉栓塞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同时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并且由于近心侧深静脉血栓游离栓子的存在,已经成为导致肺动脉栓塞复发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有明确的诊断,给予对症的有效治疗才可以对栓塞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以及预防。

双源CT的应用广泛,在肺动脉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在心血管疾病、胸膜病变、肺炎、肿瘤、肺纤维化等疾病的诊断,都可以应用双源CT进行检查。本研究中,42例疑似患者经双源CT检查,均给予了确诊,有利于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下肢静脉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中应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均.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J].西南军医,2012,14(2):252-253.

[2]董志梅,孙增涛,王锡明,等.静脉血栓栓塞症介入诊疗术前的双源CT检查[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601-1604.

[3]叶金明.双源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术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浙江血管外科年会,2008,57-58.

[4]PaffrathT,WafaisadeA,LeferingR,etal.Venousthromboembolismafterseveretrauma:Incidence.risk[actorsandoutcome[J].Injury,2009,40(7):125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