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王传鹏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5100

摘要:目的对比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表现。方法择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医的病患82例,所有病患均通过ICD-10诊断进行评估,则按照诊断结果分为躯体化障碍44例,抑郁症38例,然后将44例躯体化障碍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A组,而38例抑郁症病患则作为本次研究的B组,检测各组临床特征,包含头疼、四肢疼痛、胸口痛、肢体麻痹或肌无力、吞咽障碍、健忘症、情绪不稳、反应缓慢、自卑自责、自暴自弃等等,同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典型特征及特征差异。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各组临床特征对比方面,A组病患无论在头疼、四肢疼痛、胸口痛、肢体麻痹或肌无力、吞咽障碍等躯体症状频率表现方面均大于B组病患,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健忘症、情绪不稳、反应缓慢、自卑自责、自暴自弃等情绪症状表现方面,A、B两组病患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疼、四肢疼痛、胸口痛、肢体麻痹或肌无力、吞咽障碍等躯体症状是区分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主要依据及典型特征,而且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属于两类不同的疾病。。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抑郁症;临床特征表现

对于躯体化障碍而言,是一种典型的临床并发症,而且多数病患表现为躯体各部分出现不适或者疼痛感,而且目前临床研究尚未将其与抑郁症的并非完全联系起来,而且躯体化障碍病患的躯体症状频率表现要远远大于抑郁症病患,而其他情绪特征方面,两者则无差异性,则可以据此推断躯体化障碍本身属于隐匿性抑郁症。而就此,我院主要针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来院就医的病患82例进行积极诊治,且获得显著进展。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医的病患82例,所有病患均通过ICD-10诊断进行评估,则按照诊断结果分为躯体化障碍44例,抑郁症38例,然后将44例躯体化障碍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A组,而38例抑郁症病患则作为本次研究的B组。其中A组病患44例,包含男性13例,女性31例,年龄范围为25-69岁,平均年龄(41.1±2.4)岁,患病周期为2~26个月,平均周期为(12.8±2.1)个月,文化程度为小学文化12例,初高中文化14例,大学及以上文化18例;而参考组病患38例,包含男性11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为24-67岁,平均年龄(40.9±2.1)岁,患病周期为1~23个月,平均周期为(13.1±1.8)个月,文化程度为小学文化11例,初高中文化12例,大学及以上文化15例。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病患无论在年龄、患病周期、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3]。

1.2研究方法

通过问询调查的方式,获取病患的相关信息,包含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行为与认知、发病时间、病情持续时间及家族史等相关内容,同时制定指导语句,并且在僻静的环境且病患情绪稳定、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进行问询,而且间隔几日后,再次进行问询相关症状调查内容,病患只需要确认是否存在以上症状,同时以统计学方法处理以上相关数据,并且统计存在各个临床症状的人数及计算躯体症状频率[4]。

1.3排除标准

本次调查研究将排除以下几类病患类型,即1、具有慢性器质性躯体病症的病患;2、存在抑郁、焦虑、疑病、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类病症的病患;3、不配合治疗或者装病的病患。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及平均数据表示,即(x±s)表示,并通过t检测;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则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各组临床特征对比方面,A组病患无论在头疼、四肢疼痛、胸口痛、肢体麻痹或肌无力、吞咽障碍等躯体症状频率表现方面均大于B组病患,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健忘症、情绪不稳、反应缓慢、自卑自责、自暴自弃等情绪症状表现方面,A、B两组病患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细资料如下表一:

3.讨论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两者都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共通性,而两者是否存在关联性,则需要进一步求证。而本次研究则将躯体化障碍视为隐匿性抑郁症,而且将其的典型症状与抑郁症进行对比,而通过对比结果显示,两种病症隶属不同类型,无显著共通点[5]。特别是根据本次研究显示,躯体化障碍病患在躯体症状频率表现方面较抑郁症病患更加显著,而其他情绪类症状表现方面则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知,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属于两类不同的疾病,无显著关联性。

参考文献:

[1]李品军周海云.抗抑郁药物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1(13);33-34.

[2]李学,张俊红.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J].山东医药,2013,50(03):69.

[3]范秀凤,郭澄.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2013,14(10):1528-1529.

[4]曾昭祥刘琳郭军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17(03):191-192.

[5]中华医学会精神利一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3(04):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