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西安一四一医院功能科710089
患者男,16岁,右上腹部间歇性疼痛,不伴发烧。近一个月疼痛加剧,以胀痛为主,疼痛不放射他处,有时伴有恶心、呕吐。体温正常,巩膜、皮肤无黄疸。心肺无异常。B超提示:胆囊大小为7.1x3.0x3.2cm,囊壁毛糙,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范围约2.5x1.2cm,彩色多普勒示:其内未见血流信号,胆囊腔内并见多个中等回声团,较大者约0.7x0.4cm,后无声影,不移动。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多发息肉。后手术证实。
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胆囊息肉
讨论:胆囊腺肌增生症为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病理改变为粘膜增生肥厚,罗-阿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穿至肌层深部,窦与胆囊腔之间有管道相连,形成假性憩室。肌层明显增生,胆囊壁显著增厚,囊腔变窄。假性憩室中充满胆汁,可形成结石。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三种。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症状: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半数合并胆结石。其临床症状与胆囊结石或炎症相似,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恶心等,多于餐后痛甚,也可有绞痛发作。如不伴结石或炎症,也可没有症状。此病疼痛特点为进食油腻食物后,很快引起疼痛,数分钟后自行缓解。体征:胆囊区有压痛、叩击痛,但无反跳痛。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1、病史长,反复发作的右上腹胀痛及消化道症状,亦可无症状。2、体征可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的体征。3、超声表现:弥漫型者,胆囊壁呈弥散性向心性肥厚,内壁凸凹不平,内腔狭窄,壁内扩张的罗-阿氏窦呈小囊状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若有小结石存在,可见强回声团及后方的彗星尾征。局限型者,胆囊底部呈圆锥帽状增厚。节段型者,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突入形成所谓“三角”,胆囊腔变窄,呈“葫芦”状胆囊。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检查有时可见结石回声。脂餐试验显示胆囊收缩亢进。4、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多数正常,并发感染者可有白细胞增多。(2)X线检查:腹部平片: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检查有胆囊增大,胆囊壁钙化或见胆囊结石(高钙结石)。(3)CT表现:CT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及伸入其内的多个小壁内憩室,它们与胆囊腔相通。胆囊造影CT检查可见增厚的胆囊壁内多发小点状造影剂充盈,与胆囊腔相通。而罗-阿氏窦内造影剂充盈更为显著,脂肪餐后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类似“花环”样。弥漫型表现为整个胆囊壁增厚,壁内多发如上述小憩室样突出。节段型表现为胆囊节段性壁肥厚,壁内多发上述小憩室样突出,胆囊腔呈节段性狭窄。如发生在胆囊颈部,则胆囊呈葫芦状或哑铃状变形。局限型表现为胆囊底部部分胆囊壁肥厚,壁内有上述小憩室样突出。底部中心常可见脐样凹陷。(4)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弥漫型胆囊周围有一层环形点状影;节段型则呈葫芦形;局限型为圆形充盈缺损。
鉴别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如不伴有结石或炎症,可没有临床症状,如伴有结石或炎症,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可出现右胁疼痛等临床表现。故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胆囊炎、胆囊结石易出现和胆囊腺肌病相似的临床症状,临床不易鉴别。但B超检查及脂餐试验可资鉴别。2、慢性肝病:慢性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之症状有时易与胆囊腺肌病混淆。但病史,血液病毒指标检验,肝功化验及B超检查可资鉴别。3、十二指肠疾病:十二指肠球炎、溃疡及十二指肠憩室可出现类似胆囊腺肌病的右胁疼痛等症状。但疼痛有规律性,制酸药有效;X线钡餐透视、B超检查、胃镜及十二指肠引流等可资胆囊腺肌增生症的鉴别。4、胆囊癌:表现为表面结节状圆形的肿块,内部回声偏低,为低到中等回声,内部回声基本为均质的,即使肿块大于1cm也不会象胆固醇息肉那样表现为长椭圆形。多数肝胆界面消失,肝脏受侵。彩超方面认为流速高于20cm/s、阻力指数RI大于0.65诊断胆囊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5、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样病变声像图特点一般均为胆囊内壁附着恒定的回声,不伴声影,绝大多数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少数带有长蒂的息肉可有小范围的移动,可单发或多发;部分较大的回声团表面可不规整呈结节状或乳头状。胆固醇性息肉在胆囊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多发性,绝大多数为桑椹状,其次为乳头状或球形,基底窄或有蒂,回声团一般较小,直径0.2cm~0.7cm不等,表面光滑,声像图为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团。胆囊炎性息肉声像图上表现为胆囊内略高回声团,直径大小一般为2~5mm,彩色多普勒检查无血流信号,常伴有慢性胆囊炎。6、胆囊腺瘤:腺瘤的声像特点较复杂,乳头状腺瘤: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壁上的强回声团,形态和边界不规则,或呈菜花、乳头状,多为单发回声团,且较大;单纯性腺瘤:声像图呈息肉样回声团,平均直径小于0.9cm,蒂较细;粘膜腺瘤局限性癌变:声像图为中等回声团,周边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与胆囊腺肌增生症区别其无扩大的罗-阿窦。
结论:超声对胆囊腺肌增生症和胆囊癌、胆囊腺瘤、胆囊息肉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是首选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