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弟胡琴芳(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甘肃天水741000)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3-0209-01
【摘要】综述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及心理社会性危害因素,提出需要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及其现存和潜在的危害性。
【关键词】临床护士职业性危害
临床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自身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职业性危害,随着对医院感染和职业性危害知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对其现存在及潜在的危害[1],尤其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要面临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四大类,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多种途径危害人的健康,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本职业所存在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维护其身心健康。
1物理性危害
1.1锐器伤害锐器伤害是护士职业危害中导致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据报道,针刺伤约占锐器损伤的66.6%,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陈长香报道,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88.1%,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的占刺伤人数的92.9%,操作后回套针头帽是防范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每次回套针帽者仅占51.1%。其他有手术缝针、刀片、玻璃等。
1.2噪音污染因素医院病房的国际噪音标准容许声压级为38dB,Hitton的研究发现,ICU的噪声污染在一天的任何时候都高于国际标准,大多数时间都达到令人烦恼的水平。Davis等研究,在噪声条件下,人易出现烦躁不安、疲劳、迟钝、甚至焦虑。
1.3辐射因素持续心电监护,常规辅助检查,床旁摄片,陪同患者检查CT,电脑的大量普及,而病房内无防护措施,增加了护理人员接触辐射的机会。一项调查发现,随着接触剂量的增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含量异常的检出率增加,严重时可引起内分泌紊乱,甚至致癌。
2生物性危害
2.1传染性肝炎艾滋病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一次即可感染。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目前有1.3亿HBV病毒携带者,HIV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据报道,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护理人员感染上乙肝、丙肝。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感染HCV的医务人员中,护士的感染率最高。美国一则报告显示,在统计的270例患艾滋病的医务工作者中232例是护士,占85.9%,表明护士受职业感染的危害最大。
2.2结核病护士由于其特殊的职业受结核感染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口腔科护理人员受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2.3其他传染病护理人员由于职业关系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如寄生虫、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时,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而疱疹炭疽病毒,顽固性梭状芽孢杆菌已被确定为导致职业性危害的病原体,对妊娠期者危害性更大。
3化学性危害
3.1化学药物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很多抗癌药物具有致突变、致畸作用,自长期少量接触抗癌药,对人体组织和细胞也会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对妊娠期的护士还会导致流产、死胎。
3.2化学消毒剂使用最多的是含氯消毒剂,具有挥发性、腐蚀性、刺激性,对人体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有文献报道,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时,人对氯气嗅觉为35mg/l,而在40mg/l环境中停留1h,即可引起中毒。
3.3水银污染体温计、血压计等都含有水银,当不慎被损坏时,会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4心理社会因素危害
4.1疲溃感临床护士面对各种紧急情况多,直接接触病人时间长,责任重,长期在高风险压力工作,使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大量研究表明,应激状态下机体内分泌,神经生化及免疫功能变化,长期影响会使机体发生神经—内分泌,出现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进一步还会引起器官结构的损害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激惹等现象,护理人员的短缺造成工作紧张,同时还承担着抚养后代和管理家务的重担,易造成护士身心疲劳。
4.2夜班夜班影响人体的生物节律,干扰个体自身正常生活方式,影响睡眠,经常夜班使冠心病的发生率升高。
4.3职业偏见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偏见也是造成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的原因之一,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护士职业中现存有及潜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良好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不可忽视的工作,对降低其对护士的危害,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平.血液透析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原因及防护体会[J].海南医学,2002,1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