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对其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对护理服务内容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40例,该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和对护理内容满意程度。结果: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测试,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内容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2.5%,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塞;心理健康度;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塞为当前临床常见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甚至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威胁[1],有研究结果提示引发人们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因素多达两百多种,而情绪不平稳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长时间内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之下,如没有及时平伏或者情绪反复激动会导致患者血压短时间内上升,诱发急性心肌梗塞或者心绞痛[2]。对患者除了进行对症治疗,护理干预措施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优质护理是目前临床上推广的护理模式,该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并注重基础护理内容,本院近年来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相关护理文献内容,对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对护理内容满意程度。现归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40例,该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两组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在42-75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58.3±8.7)岁。文化程度如下:高中文化程度以上患者24例,高中文化程度以下患者56例。患者入院原因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入院时间>24小时,患者均无精神障碍症状。对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其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模式操作如下:医院值班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护理工作,将患者送入特护病房后保持其处于静卧状态,使用有效镇静药物,密切观察患者心电、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各项体征,观察患者病情并与值班医生相配合,进行相关治疗。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全程优质护理,内容如下:(1)患者大多数病情危急,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承担满足患者各种需求的责任,了解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由护士长进行定期会诊和查房等工作,确保护理工作质量;(2)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保持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在交谈过程中或者进行护理操作时,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护理小组长和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并在短时间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如患者有特殊情况要表现出最大的耐心,关怀患者,在生活和精神等各个方面给于支持、关怀,建立深厚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病情变化有全面掌握,根据患者实际临床情况修改护理计划,直到患者进入最佳预期效果;(3)处于心肌梗塞急性期患者,要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帮助患者作平卧姿势,每间隔2小时进行1次翻身,等到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根据“心梗病人康复活动指南表”相关内容进行护理操作;(4)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对于患者的疑问细心解答,如果口头健康宣教效果不如人意的可换为小卡片宣传方式,将患者需要知道的相关疾病只是内容写在上面,和患者家属有一定的沟通,讲解相关知识内容;(5)构建良好的饮食结构,一般食物应该选择高纤维、低胆固醇、低脂、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注意嘱咐患者不宜过饱。
1.3观察指标[3]
分别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测试,包含项目分别是:强迫症状、躯体化、敌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等,每个项目均为5级评分,0-4分,分数越高表示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对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均数加减标差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资料,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价值使用X2检验,以0.05为标准,如P数值在0.05以下表示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心理改善状况
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测试,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情请见表1。
表1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对比
3讨论
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措施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质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受到疾病影响的痛苦,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而不科学的护理干预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心肌梗塞病情一般来势凶猛,患者由于急性冠状动脉血液供应出现异常,心脏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进而引发心肌部分
坏死,长时间以及难以缓解的疼痛除了会给患者疼痛折磨,同时也会引发出现诸如焦虑、濒死感等复杂心理变化,对病情产生直接影响[4]。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痊愈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对提升护理水平有帮助,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是旨在建立科学化、标准化的护理工作模式,以保障患者利益为目的。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全程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护理满意程度相对于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价值,该结果提示全程优质护理能够帮助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提升自身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增加患者满意程度[5]。
综上所述,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琼.全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5):1186-1188.
[2]向阳.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17(6):13-15
[3]韩洪兰.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3(24):60-62
[4]杨玉科.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1):117-118.
[5]赵爱虹.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29(16):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