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茜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中图分类号:B82-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00-01
摘要: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和巨大转折,这样一场空前的社会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先锋力量——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心理:使得其在政治情绪、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等方面有了一个全新的变化;但是,政治心理是复杂的,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等原因,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又蕴含着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对其特点及问题进行分析,从社会、学校和个人多角度,寻求解决大学生政治心理问题的对策,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推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转型期政治心理大学生群体问题分析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呈现出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局面。翻开历史,我们发现,思想先进、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他们的政治心理不仅是社会稳定、政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更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形成健康政治人格的重要基础;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前提。因此,如何分析、评价和引导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建设良好的社会政治心理环境,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心理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与分析。
一、我国的社会转型与大学生群体
(一)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社会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步入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这种社会转型意指中国社会正处于两个转变之中:一是社会结构的转型;二是经济体制的转轨。这是一场极其复杂的社会变革,有力地推动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政治观、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二)处于社会转型中的大学生群体
当代大学生群体正经历的这场深刻的社会转型,使得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要素,正在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从中也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因此,从这一视角出发,考察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助于探索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卞如何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进行政治认知,建构政治人格。
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政治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政治群体,在社会政治环境因素和教育的影响下,会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形成一定的政治信念、政治人格等。
(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政治心理特点及表现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深入,大学生开始重新思考,政治心理也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当代大学生总体的政治心理特征由原来的不成熟走向成熟:在政治热情上,由过热偏激转向冷静思考:在政治态度上,参与意识强烈;在政治行为上,由自发性转向一定的自觉性,由偏激转向冷静。
1.政治情绪:由过热偏激转向冷静思考。当代大学生耳闻目睹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亲身感受了祖国的发展和进步,他们对政治问题的分析不再冲动,更趋冷静和理性化。
2.政治态度:参与意识强烈,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增强。当代大学生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怀揣信心和希望。
3.政治行为:由自发性转向一定的自觉性,由偏激、片面转向冷静、成熟。在重大政治事件面前,当代大学生表现相对冷静和理智。
(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政治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处于复杂的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政治心理也是矛盾的、复杂的。在冷静、沉着的心理下,又蕴含着不稳定因素。
1.从众心理,心理依附。学校中的大学生由于心理还不够成熟,在内还不能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在外还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性,所以容易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缺乏一定的主见。
2.政治心理表现浅层。大学生由于理论认识不够深刻、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等原因,对很多政治问题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浅层认识上,认知学平也参差不齐。
3.政治参与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大多受基本的信念驱使,处于对国家的热爱和担当意识,他们强烈地反对社会上出现的不合理的政治现象,想改变之。但由于政治参与路径缺乏,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实现的道路是艰难的,所以,在遇到这种实现不了的政治抱负时,其又会放弃自己的目标,转而怨天尤人。
三、社会转型期解决大学生政治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主要从社会、学校、个人角度出发,客观、辩证地针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心理问题进行对策分析,引导其形成健康、理性的政治心理。
(一)社会角度:
1.切实落实公民基本权利,增加政治参与渠道,引导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只有切实落实公民权利,使大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参与政治活动发挥的作用,发出的声音是重要的,从而产生政治热情。
2.发挥主流文化的浸润作用,教育学生理性表达政治热情。一方面,社会和媒体应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社团、广播等传播媒介向学生传递社会政治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校角度:
1.提供条件,实现政治参与的有效应对。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创造政治参与所需的条件。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关于政治参与知识的教育;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机构的设置,如村民委员会。
2.调整教育内容,紧贴学生实际。学校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政治参与的实践机会,可以通过民主管理的实践教育活动:班级、学生组织的选举等来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在实践中不断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发展。
(三)个人角度:大学生个人政治心理的自我调试。要求学生在面对外部不断变化时,能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外在条件而改变自己的心理状况,正确认识当前社会转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因此引导和发展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健康、理性、稳定、成熟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应当多关注这一群体,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季乃礼,政治心理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5.
[2]李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与优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6,(5):191-192.
[3]柴海瑞,社会转型期群体事件透视[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6):42-44.
[4]杨建新,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的发展与整合[J].中国青年研究,2008,(2):38-42.
[5]左希正谷正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心理分析与应对[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164-166.
[6]王晓燕,“偏离”与“重构”——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的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变迁[D].上海:上海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