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元年之后,拓展博物馆“文创之道”的空间与维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IP元年之后,拓展博物馆“文创之道”的空间与维度

李芳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401331

摘要:时代在转向,博物馆在文化从传承、传播到延续、创新的过程中,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本文结合当下文创热潮的新时期、新语境,对中国博物馆进行交叉理论的深究和文化生态的反思。

关键词:IP;博物馆;文创;传统

一、中国博物馆的IP时代

IP是什么?

在2016年前,IP在大多数人们的认识中仅仅停留于InternetProtocol,即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它最直接的延伸词语“IP地址”意即具有唯一性的因特网用户地址。伴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进入重要历史拐点的阶段,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消费需求持续升级,IP开始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涵义在中国狂飙突进,IntellectualProperty即“知识财产”进而以燎原之势卷及中国文化领域。

2016年3月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国发〔2016〕17号)发布,指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并希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同时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对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工作作出部署。

在这种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高度关注的多重利好背景下,博物馆的业态发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系列诸如92家博物馆获批成为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工作会及博览会等活动的开展,更生动表明博物馆已经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文创的IP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16年就是中国博物馆的IP元年,此时的博物馆正在酝酿着一场变革。

然而,大写的IP有赖于生态的构建与模式的拓展,特别在这个市场介入略显浮躁的时代。那么,作为城市建设中的智慧因子,博物馆在文化从传承、传播到延续、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在除却花哨的外表与形式之外,做到内容为王?作为智识生活的综合载体,博物馆在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发展优势转变的历程中,又如何打破围墙,拓展“文创之道”的空间与维度?其可待践行与研究的内容大有天地。

二、传统资源为本的挖掘与衍生

博物馆可以“启发国人之聪明,感动国人之心志”,康有为的论断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自建立伊始便承担的使命不谋而合。启人心智、弘扬精神、推动创新因为依托博物馆教育,而成为社会的共识。在其中,博物馆对“物”的守护到对“人”的关注发生了侧重。可以说,博物馆的意义在于保护并传承文明,而人是博物馆展开所有工作的终极面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人类瑰宝的守护者、民族标本的传承者,博物馆是收藏、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是营造与传播民族文化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在历史创造未来的层面上而言,博物馆在教育与传播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她对于提高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地域自豪感以及精神凝聚力,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文化的发展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博物馆的“文创之道”也许可以以此为优势,借助文物藏品的传统资源,坚持与公众的记忆与情感达到共鸣的方式,进行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创意开发。

继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康熙朱批“朕知道了”纸胶带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脑洞大开,也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动作。“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VR”的久居深宫娘娘、“格格钓金龟婿”书签、走下屏幕的《韩熙载夜宴图》女子……远不止于这些,朝珠耳机、尚方宝剑圆珠笔、八旗子弟调料罐、顶戴花翎官帽伞、《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等等,600岁的故宫似乎开启了网红的生涯。作为文创运作的典型案例,故宫是坐拥王朝、传世珍宝、顶级建筑群等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强势IP。她统筹社会资源,与腾讯、阿里巴巴、二十多家设计机构等等展开一系列在互动推广、研究、文创商品研发方面的战略合作,社交优势、技术支持、销售渠道、创新创意在此聚力交融,亦庄亦谐的文创产品从不同面向上,将她塑造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万人迷。

中国国家博物馆天猫旗舰店在2016年1月正式上线,标志着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启“互联网+文创”模式。国博旗舰店从整体规划、运营管理到宣传推广完全自主运营,依托国博所办各类展览活动与中国民俗中的传统佳节,有节奏地推出文创产品,从而在激发公众拥有欲的同时,使其以直观、便捷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形式,传播中华历史文明。数月之后,国博又携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签约战略合作,共同启动“文创中国”中国大区运营中心等项目。不仅着力构建一个线下涵盖设计、生产、运营、全球销售的全生态文化创意、经济与传播平台,而且为“文创中国”线上平台提供全方位线下保障体系。从而借助馆藏,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跨界营销与发展能级。

在这个IP热时代,同在6月,几乎与国博同时开启跨界营销的还有苏州博物馆。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的书法作品、文物中苏州古名“吴”的26种不同写法、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博物馆建筑元素……这些从苏博的藏品、教育、建筑中提炼的文化元素与符号,被设计师再提炼和再设计,在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美学特质之后,推出了具有本馆特色的24款系列定制款服饰。这次苏博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型走的历史”主题活动,还将其中的10款在淘宝聚划算独家首发售卖。短短72小时内,这些“充满文化情调”的时装在淘宝“把博物馆穿上身,美翻了”的广告词推广下,引发了共计6万多文艺青年的热抢。

博物馆是带有中国文明标识的重要IP,文创的新应该是在契合新时代精神诉求的基础上,立足于传统资源为本的补充或递进,而非全盘的抛弃。在这种情势下开发出的、活起来的文化衍生品,可以作为一种焕发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保鲜剂、激发中华民族共同情感的催化剂、以及加速中华民族力量凝聚的引擎器而存在。

三、基于历史拐点的思考

在这个消费趋势显著的历史时期,博物馆在履行固有的典藏、陈列、研究、教育、交流等基本职责之外,与文创的开发与营销热潮遭遇,是机遇也是挑战。博物馆一方面留存下人类文明的所在,另一方面也同时身陷所处时代的复杂议题。

今年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不仅明确要求要采取多种措施让文物活起来,而且指出要打造出一个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在这其中,中国博物馆如何在坐拥IP优势的有利条件下,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有效途径——可供其大展拳脚的空间与维度不可估量。

作为城市文化进步、加强社会教育、改善民众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博物馆当如何调整自身再现经典光辉,将文创之道进行拓展与重构,有诸多亟待展开的内容。在推崇个性化的当下,博物馆还可以针对青少年、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时间充裕的银发观众等不同受众群体,推出更多形式的个性化内容呈现。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也不应只是实物性的商品,还应延展至更广阔的领域,比如博物馆基于公众的所有创造性工作,这就还需要包括以实在或虚拟方式存在的展览、公教、软件等等在内。

可以说,博物馆在文创的过程中,有研究,也有使命;有开发,也有创意;有市场,也有营销。时代的议题转向揉搓着博物馆象牙塔式的高冷棱角,撮合着博物馆不得不考虑市场力量的加盟,而时刻警惕并保持与这个盟军的博弈与适当距离,也应当是她不完全妥协于对方的保证。文创之道,始于更好的保护,始于积极的传播与推广,更始于以创新文化理念的方式开发集聚知识财产,以此来传播推广传统文化,实施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从而实现博物馆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也许这样,才能与其初心不相违背。总之,博物馆文创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军,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郑奕,博物馆研究书系: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徐玲,博物馆与近代中国公共文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4]Hoving,T.,让木乃伊跳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张建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5]黎明、龙虎,融合·互动·创新——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6]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