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课堂中诱思情境的创设
张婷枣庄学院初等教育学院277300
摘要: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法,有意识地创设诱思情境。设“疑”境,激发探究欲望;引“情”境,调动自主探究;创“议”境,构建认知结构;置“辩”境,激励思维创新。学生在学习中更能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其创新精神也就随之得到了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诱思情境创设
很多人都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难道,学海无涯真的必须苦作舟吗?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是诱导、思考、探索、研究的教学方法。这是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集基础教育27年的实践经验与22年的潜心研究创立的。“诱思探究教学法”可以说从根本上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去探究,在迁移中学会运用。笔者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尝试创设了以下几种诱思情境,且收到较好效果。
一、设“疑”境,激发探究欲望
所谓设疑诱思,其实质就是用悬念感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新课一开始的设疑,犹如磁石吸铁一样,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导到新课的情境中,自觉地产生思维。例如在学习photoshop中的《合成照片之抽出》一节时,我出示了提前制作好的一张婚纱照,先这样设疑导入:“在这张图片中,一共有几个素材?这些素材是如何提取出来的?普通的工具能不能处理漫天飞舞的毛发?”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了一下。当学生面露难色,尝试未果之后,我告诉学生:“如果毛发很多且较明显,普通工具就没法很好地提取图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个新方法——抽出。”接着再引入课题《抽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
二、引“情”境,调动自主探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为学生多提供探索新知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诱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究,从中获取新知识。在讲到flash中的《引导层动画》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基础,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场景:“春风拂面,万物复苏,花园里的花一朵朵的绽放了。一只快乐的小蝴蝶忽闪着翅膀飞来飞去。贪玩的它这边玩玩,那边看看,每一朵花它都想靠近闻一闻。我们能不能为小蝴蝶指定路线,让它快乐起舞呢?”就这样,学生在“动”境中思索着、感悟着,逐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积极参与中把知识建构起来,从而既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创“议”境,构建认知结构
在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应创设学生讨论、争论的情境,给与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从而使学生把学习历史知识内化成为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中《Word文档格式化与图文混排》一节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报纸。为了让学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我给学生浏览了几张比较有代表性的报纸样式。在浏览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问到:“在这张报纸中,页面呈纵向还是横向排版?分为几栏?艺术字和剪贴画如何插入?如何做到文字绕着图片转?这些都是如何实现的?”……然后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出结果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操练,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子报纸。就这样,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因此得到了培养。
四、置“辩”境,激励思维创新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置一个适宜辩论、思考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一课中可设置这样的一对辩题:“计算机的发明对人类来说是个财富还是灾难?”正方认为,自从发明了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进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反方则坚持,计算机的发明,助长了人类懒惰的滋生。未来的计算机越来越智能,对人类的统治地位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双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课堂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新颖的课型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引起共鸣与思考。这样,学生不断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合理地创设诱思情境,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信心与表现力。同时,诱思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学习不再艰苦,学海无涯乐作舟。
参考文献
[1]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2]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应用研究》报告[M]。
[3]王义高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高志文诱思交融培养学习品质[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