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思维方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陈大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动态思维方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陈大静

陈大静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34020)

【摘要】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帮助医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病理学知识,就需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在病理教学过程中,动态思维方式是一种较为常用和关键的教学方式。通过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为医学生提供更科学的教学辅导,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进一步促进病理研究应用价值得到提升。对此本研究对动态思维方式应用于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作如下探究分析。

【关键词】病理教学;动态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1-0340-01

病理学是对人体疾病产生原因、发生机制、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功能代谢变化、形态结构、病情转归等内容的基础医学课程,也就是对疾病本质进行研究的医学学科。此学科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各种病情变化过程中反应的形态学病变特征,在疾病的临床诊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为了有效使临床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病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动态思维是依据外界客观情况的改变对思维程度、内容以及方向实施不断优化调整,以此实现思维目的。

一、使用动态思维方式开展病理教学的意义

病理学属于医学学科中教授疾病本质的一种形态学,区别于解剖学、组织学等形态学科目,病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疾病发展规律的动态过程。所以病理教学课程不仅要求医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和掌握实验措施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对疾病产生、发展过程与病理机制进行良好的掌握。但是针对传统的病理教学方式来说,主要的授课方式为教师借助板书、课本以及切片观察等,而这种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很难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帮助学生形成动态思维,通常需要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疾病特征,而并没有形成深入了解,使病理教学效果受到影响[1]。随着我国教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思维教学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此种教学方式就是通过对学生思维实施引导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技能得到锻炼。同时教师通过建立在教材内容,通过将动态教学方式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方案上,使教学方案能够更具针对性,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病理学知识。

二、动态思维方式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动态思维方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动态思维,能够有利于学生全面对病例变化问题进行了解,对问题实施全面控制,积极主动的对学习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结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病理学演变过程进行更加直观的认识和表述,增强医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为提升病理学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实际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将抽象内容实施具化处理,例如在讲解大叶性肺炎病程发展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依据病程对疾病发展进行分类,在对各时期疾病的发病原因、发展机制以及病理变化特点情况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能够对疾病病理发展过程、各时期形态学特点进行熟练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联系。例如大叶肺炎在经过充血水肿期后,水肿液会因为病情发展不断提高,加重肺间质血管扩张程度,提高血管通透性,进而出现红细胞、纤维蛋白大量进入肺泡腔中,导致肉眼观察很难与肝脏区分的情况,也就进入红色肝样期。而让学生围绕疾病病灶的病理变化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容易了解肺泡腔呈红色样、纤维蛋白渗出影响肺质地呈肝样的原因,

让学生对病变发展过程更为了解。教师也可在讲解相关内容后提出“肺结核发展过程”等相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动态思维[2]。

(二)动态思维方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常用方式,就是通过采用展示病理标本切片的方式向学生演示病理变化,而病理标本所呈现的病理特征多数处于静止状态,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病变器官、组织的形成机制,并没有对实验讲解方面的管理形成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对于体内形态变化的理解方面就会产生一定偏差,缺乏对病变器官动态变化情况的掌握与合理控制,在实验过程中因为不恰当的理解,进而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所以在实际开展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描述系统的角度出发,将动态思维方式融入到病理学实验教学中。

例如在对恶性肿瘤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需要讲解恶性肿瘤发展、生长方式、形态以及特征等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讲解恶性肿瘤的形成机制,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系统概念,便于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和记忆。也可创新性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创新教学方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病理过程能够更加清晰、全面的分析了解,培养学生形成动态思维能力。

(三)动态思维方式在临床观摩的应用

病理教学在重视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于临床观摩等实践活动的重视也逐渐提高。在开展临床观摩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全面对病理、病检实施分析,通过在临床观摩过程中,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真实案例,提升对现实生活的反应能力,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形成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4]。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病检结果,再分析患者病情,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结构。通过借助临床观摩与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态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在开展病理教学过程中使用动态思维方式,在提升病理学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借助动态思维方式,能够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可以为提升病理教学质量创造良好条件,也有利于帮助医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色的工作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展实际的病理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创新性的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活动,通过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促进病理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怀.动态思维方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0):152-153.

[2]阿提古丽·买买提尼牙孜,温且木·买买提.动态思维方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7):2-3.

[3]郭庆成.动态思维方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8(8):181-182.

[4]常晓宾,李天驰,郭珺,等.基于动态演变教学模式的课堂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