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200)
【摘要】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翼状胬肉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治愈28例,治愈率93.33%,1例复发,复发率3.33%。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025-03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therapeuticeffectofpterygiumexcisioncombinedwithautologousballconjunctivalflaptransplantation.MethodsThirtypatientswithpterygiumwereenrolledinourhospitalfromJune2015toJune2016.Allpatientsunderwentpterygiumexcisionandautologousballconjunctivalflaptransplantation.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andobserved.Results30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6to10months.Twenty-eightpatientswerecured.Thecureratewas93.33%andtherecurrenceratewas3.33%.ConclusionPterygiumexcisioncombinedwithautologousballconjunctivalflaptransplantationiseffective,simpleoperation,recurrencerateandhighsafety,anditisworthytobepopularized.
【Keywords】Pterygium;Autologousballconjunctivalflaptransplantation;Treatmenteffect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发病原因是眼结膜受外界刺激后引发的慢性炎性改变,表现为睑裂区的球结膜及下方的显微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入侵角膜,发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1]。翼状胬肉的病情发展比较缓慢,可达到30年左右,在患病过程中,患者的眼睛会不定期发红、充血,初期患者患者会自觉白眼球位置有异物感,无明显不适,随着疾病的发展,翼状胬肉逐渐长大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尤其是翼状胬肉长大入侵至瞳孔区,眼结膜受到外部刺激,会引发患者出现不规则散光或严重的视力障碍,另外,对患者的外观也有一定影响[2]。翼状胬肉的治疗方式有很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等,目前临床上多主张手术治疗,单纯的使用切除术复发率较高。本院选取30例初发翼状胬肉患者,对其进行切除术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翼状胬肉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2.3±2.4)岁,30例患者共32眼,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内约2~6mm。所有患者排除急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及内翻倒睫等眼睑疾病。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术前进行常规用药,给予妥布霉素滴眼液(生产厂家:杭州易舒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4845)治疗3d,4次/d。若患者充血明显可增加皮质类固醇眼药治疗,手术前常规检查心肺功能和血液功能。手术均在显微镜下操作,给予患者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进行麻醉,铺好消毒巾,使用开睑器开睑,将2%利多卡因注射在翼状胬肉颈部和体部结膜下进行进入麻醉,采用有齿镊子夹住胬肉的头部,自泪阜下使用显微剪将胬肉组织剪开,进行巩膜低温烧灼止血。夹住胬肉头部,用刀片与胬肉头部0.5mm处划开上皮层与基质浅层,分开角膜前弹力层,将切面方向上附着的角膜胬肉组织使用齿镊钳撕去,用圆刀片将残留的胬肉组织清理干净,注意避免损伤内直肌,如果在切除中发生少量出血,可以将棉花浸润在肾上腺素中覆盖在出血位置进行止血。胬肉组织完全清除后,沿颞上方角膜缘将球结膜组织剪开,分离球结膜及筋膜组织,取合适的球结膜辦,取材区域不进行任何的特殊的处理。将得到的结膜辦平铺在巩膜上,上皮向上,制片角膜的边缘应与胬肉创面的角膜炎契合,10-0尼龙线固定结膜辦,使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接钝头针后冲洗结膜瓣,去除残存的血凝块与残留组织。给予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结膜囊,并进行包扎完成手术。患者术后第1d换药并包扎,3d、暴露术眼,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2周。术后给予患者氧氟沙星滴眼液(生产厂家:参天制药株式会社能等工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046)、贝复舒眼药水(生产企业: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91022),4次/d;手术区角膜上皮修复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生产厂家: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842)及双氯芬酸钠眼药(生产厂家: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784),4次/d。术后10d停止使用贝复舒眼药。术后10~14d拆线,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1.3评价标准
治愈:术后患者角膜面透明、光滑,无充血水肿、新生血管及增生胬肉组织,视力恢复正常。复发:术后患者角膜面充血性肥厚,可见新生血管及增生胬肉。视力检查: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距离5m,在亮度适合的光纤下进行实例检查,两只眼睛分别进行,不被检查的单眼使用手掌或当眼版遮挡,不可挤压眼球,先检查右眼,在检查左眼。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无任何并发症发生,角膜创面上皮完整,角膜基质无水肿,移植的结膜辦无移位,眼球活动正常,视力恢复正常。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治愈28例,治愈率93.33%,1例复发,复发率3.33%。
3.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具体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灰尘、烟雾等外界环境因素一定关系,有相关学者在我国三亚地区进行研究调查显示[3],长期在紫外线照射下的人群翼状胬肉的发生率更高。另外,也有相关研究表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也是引发翼状胬肉的主要原因。翼状胬肉的组织学形态有两种:(1)结缔组织的弹性纤维变性,纤维血管化和角膜上皮基底膜受损。基质金属蛋白是一种类生物活性依赖于钙锌离子,它存在于翼状胬肉的结构中,对其发病有一定相关性。(2)翼状胬肉中的T淋巴细胞进入和炎症标志物水平与正常的结膜组织比较,有明显提高,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巨噬细胞这些免疫因素在翼状胬肉中均有表达,这也说明了翼状胬肉在发病过程红存在免疫因素。有研究发现,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可以存在HPV,说明HPV是翼状胬肉再次发作的诱因。
目前临床上对于翼状胬肉多以治疗为主,手术的种类较多,翼状胬肉的治疗难点在于容易复发。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主要是手术操作过程中没能将疾病组织充分分去除,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造成。有资料显示[4],翼状胬肉进行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达24%~89%,由于复发率较高,已经逐渐不在临床中使用。翼状胬肉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如手术机械损伤、角膜神经暴露以及炎性因子等,早期的炎症反应会阻碍角膜缘干细胞微环境的重新建立,让正常的角膜上皮再生缓慢。也有相关学者认为,角膜表现及角膜下翼状胬肉的残存组织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角膜延迟愈合会让巩膜的表面血管进入到角膜创面,造成角膜结膜话,简单而言就是角膜新生血管和胶原增生。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翼状胬肉切除术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翼状胬肉多使用改良术,常见的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或角膜移植术、手术加撕裂霉素应用等,上述两种方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羊膜移植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操作比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术前需要大量的检查,例如,患者若为孕妇,除常规检查外,还要进行血液排查,取材难度大的同时保存时间较短,因此,不推荐使用。手术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但是并发症较多,术后愈合时间较长,会让患者出现感染性巩膜炎、眼内炎等等。球结膜位于眼上方穹隆部位,球结膜组织的上皮细胞增殖能力非常强,有大量的延缓标志细胞,结膜辦移植术多采用此处的球结膜,将移植的结膜覆盖于暴露的巩膜上,植片的血管生长方向与角膜缘垂直,可以预防结膜血管和变性组织入侵或想角膜内增殖,角膜缘周围在术后会又一层稳固的屏障,可以预防翼状胬肉的再次发作,自体取材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发生排斥反应[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30例患者手术后1周,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角膜创面上皮完整,角膜基质无水肿,移植的结膜辦无移位,眼球活动正常。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治愈28例,治愈率93.33%,1例复发,复发率3.33%。可见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尽管该方法的复发率非常低,但是,为了预防翼状胬肉再次复发,还应重视手术操作及术后用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选择经验不同的眼科医师操作,操作需要全称在显微镜下进行,可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暴露显微组织,将患者的创伤将至最低。另外,在切除翼状胬肉时,不仅要将翼状胬肉组织切除干净,还要仔细清除结膜下增生的纤维组织,清除时不能留有粗糙的小凹面。移植片应与巩膜完全吻合,不可翻转或移位。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皮质类固醇治疗,可缓解炎症反应,避免新生血管形成,在使用激素滴眼药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眼压变化,预防出现次刺激性青光眼。术后进行结膜辦冲洗,将残留的碎屑和血凝块洗出,也可以让结膜辦的边缘因冲洗外翻,从而降低炎性息肉和植入性囊肿的发生。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受损疾病面,从早期的单纯切除术到现在的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治疗方法在不断增加,手术成功的标准包括彻底、安全切除胬肉组织,获得良好的视力与美容效果,同时避免在复发,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洁,温跃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4):734-735.
[2]陈媛.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4(5):93-94.
[3]马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4):43.
[4]刘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移植术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9):1087-1089.
[5]魏科,李永蓉,沈培清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两种术式疗效的临床观察[J].实用防盲技术,2015,10(4):159-16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