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中心,让教学更高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以问题为中心,让教学更高效

蒲佳丽

蒲佳丽

(重庆市一中沙坪坝400030)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以问题为中心的组织教学策略为基础,从问题的深度及有效性等多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发展教学的主题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问题中心

高效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课堂教学艺术。要真正内化和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性地提出问题,以高效的问题组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组织教学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正确理解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问题就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内容,而不是不懂的知识、不清楚的概念、不会做的习题;二是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有效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高效的问题不是简单现象描述加上疑问词和问号,是要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能够引导教学不断深入的的主题。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一、问题应有明确的指向性

有效问题中存在着问题的指向预设和解答预设。无效或低效的问题往往预设不明确,学生的探究过程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问题的本身就应该指示解答者到哪个域限中去寻找答案,正如海森保所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比如,“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可以灭火”,预设二氧化碳的灭火是有原因的。但这个问题到底是要求学生从哪个角度回答呢。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改成“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的原理是什么”,或者“二氧化碳灭火体现了该气体的哪些性质”,这两个问题的指向性就非常明确了。三个看似相同的问题,答案却完全不同。所以提问要有针对性,否则就成了无效或低效的问题。

二、问题应有明确的功能性

提出问题前,应明确通过该问题要到达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可以通过问题的科学设置完成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学完一部分知识后,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概括整合。通过问题总结归纳的方法从实际问题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师再帮助学生有序梳理、建立联系、训练方法,学生就会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完善了知识结构,提升了学习效率。比如在学生学习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后,我让他们自己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证明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呈酸性,或者呈碱性。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找一种物质不仅要与酸或碱反应,而且该反应要有明显的现象。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酸和碱所有化学性质的归纳小结,也是对一些重要实验现象的归纳小结。

三、问题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增加趣味性是有效提问的策略之一。有的问题过于浅显,学生不动脑筋即可回答;有的问题过于高深,会使学生望而生畏,降低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造成呆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具有主题线索的问题,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思考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避免了学习的枯燥性。

四、问题应有信息传递性

一个无效的问题或低水平的问题往往只是单一信息的简单重复,信息量少、综合性差。在一个问题中,如果反映了较多的信息甚至体现了不同信息之间的关系,则是一个有效的问题。例如“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的原理是什么?而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灭火”,这个问题就比单一问“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信息的综合程度高一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当学习到碱金属的性质时,还可以抛出“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灭火,为什么同样是火灾,钠的燃烧为什么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以及“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代替二氧化碳灭火?”,这样,问题传递的信息量、信息广度和综合程度明显不同。

五、问题应能激发思维创造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有效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思维”。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有效问题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只有提出有效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才能激活创造性思维,才能体现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一个无效问题或低效问题,只是好奇与无知带来的困惑,并没有深刻的思维活动,达不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而一个有效问题的提出,需要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甚至批判性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参与,这才是新课程所倡导教育理念的价值所在。

六、问题应具有新颖性和概括性

要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就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才能设计出新颖和概括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足功夫,要充分把握教材和教学目的。把教材吃透,把教学目的吃准,是上好课的基础,也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问题式教学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性。如,要求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具有很强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查阅资料能力;要求学校有较好地教学设备和资料等。但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实现了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所以问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贯彻新课程理念非常到位且有具有很好的课堂时效性的崭新高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文庆成,张志敏.提出问题能力评价要素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2)

[3]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概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6.